一线、二线品牌与三线、四线品牌混杂在一起有何利弊?而众多高端品牌在渠道布局方面集体跳过百安居,原因何在?
一位经营家居建材卖场多年的业内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解答:“在以百安居为代表的洋超市内,高端、低端品牌被一视同仁,无形之中就阉割了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优势产品。因为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对品牌和产品质量不甚了解的消费者往往会简单从价格上货比三家,而那些价格上高人一等的知名品牌也就不免沦落为人们优先放弃的对象,而知名度较低、品质略逊一筹的低端产品则依仗着价格优势,往往成功俘获消费者。而这也是大品牌不爱进超市的原因之一。”对于以上说法,记者在莱茵阳光地板市场部相关人士口中得到了证实。
拖欠货款阻碍高端品牌进入
另据了解,莱茵阳光地板2006年进入百安居销售,2009年撤柜。至于撤柜的原因,莱茵阳光地板市场部相关人士表示,除了每店2万元的进店费之外,每卖出一单产品后,百安居高额的返点扣利也让企业难以承受。百安居的账期较长,还曾出现过无法按时结款的情况,最终公司决定撤出超市。
橱柜行业一线品牌金牌橱柜相关人士表示:“拖欠货款是众多橱柜企业放弃百安居的重要原因。上百万、上千万的货款不能按时结算,导致企业资金链条濒于崩裂。其次,前两年不断爆出的‘战百联盟’等负面新闻让百安居的公众形象元气大伤,诸多品牌对其丧失了信任。另外,高端品牌往往有着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而超市往往会强势地要求企业改变运营模式,所以企业更愿意选择摊位制家居卖场。”
■ 专家把脉
建材超市在中国水土不服 刘晨 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市场分会秘书长
以百安居为代表的建材连锁超市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步履维艰,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百安居在英国可以一家独大,而在中国却面临着以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集美家具等家居卖场为代表的优势业态的竞争。国内大型家居卖场,属于“精品店中店”的经营模式,卖场集展示、服务、交易、体验为一体,利于品牌效应的显现与叠加,而且基本是厂家自主经营,直接与消费者发生交易,其提供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就更为直白和彻底。在卖场中,厂商自己的导购人员提供的服务及引导更为专业,这是建材超市无法比肩的。消费者除了享受到厂商提供的保障服务外,还可以享受到卖场提供的先行赔付、对售出产品负全责、免费质量检测等第二道保障,这也是建材超市难以做到的。
其次,超市的属性决定着它适合承担那些价值较低、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品牌色彩比较弱、消费周期比较短的产品销售。而家居建材产品多为价值大的耐用消费品,消费周期也较长,不适合超市经营。
最后,建材超市内不同层次的品牌统一码放,导致一线品牌排斥进超市。品牌附加值较高的、性能卓越的、最新推出的当季新品,与低端产品被码放在同一个货架上,使得高端品牌被稀释、拖累,加上高端品牌在价格上并不存在优势,因此超市的展示状态不利于高端品牌的进入。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家居建材连锁超市在价格、品牌、服务等方面较家居卖场而言并无明显优势,生存艰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共2页 上一页 [1] [2]
来源:新京报 李麒麟 责编: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