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街商报  您所在的位置:联街网 >> 商报 >> 企业 >> 开发商动态 >> 正文
英雄广场借中华广场求突破 空间扩张受限成最大软肋
投诉—爆料—内幕—线索—传闻
http://www.redsh.com 2010-08-11 联街网 评论 发布稿件

  人物访谈

  海印股份董事副总裁陈文胜:英雄广场商圈形成地铁功不可没

  在1999年以前,英雄广场一带是没有商圈概念的,只有较场西路的摩托车配件和陵园西手机专业市场,真正形成商圈是从1999年广州地铁一号线开通开始。中华广场负责人、海印股份董事副总裁陈文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地铁对于英雄广场商圈的形成功不可没。

  地铁缔造商圈崛起神话

  信息时报:作为广州第一个与地铁相连的物业,英雄广场商圈的形成,流行前线功不可没。结合流行前线的定位,请你谈谈英雄广场商圈的商圈特点。

  陈文胜:1994年~1995年,由于看好地铁开通后的升值空间,我们就开始策划广州第一个地铁线连接物业。当时拿到这个地下项目后,我们对于商场定位也犹豫过,一开始结合周边商业氛围,也曾做成摩托车配件市场或手机、BP机市场,但项目在地下,摩托车开不下去;而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地下空间手机也没有信号,顾客试不了机,因此这两个定位都行不通。

  最后,我们到香港和日本考察后发现,其地下商场很发达,都是针对年轻人的潮流品。回来后我们便做出一个新潮年轻人购物商场,即流行前线。有了流行前线的示范作用后,很多商家开始模仿。应该说,地铁缔造了英雄广场商圈迅速崛起的神话。

  商圈要打好两张“特色牌”

  信息时报:英雄广场商圈的地理位置夹在北京路和天河商圈两个市级商圈中,有人说它只能充当配角,对此你怎么看?

  陈文胜:从广州商业格局看,旧城区的传统商业圈只有三个:上下九商圈、北京路商圈、农林下路商圈。但从现状看,上下九路、农林下路属于步行街的“马路经济”,而北京路则面临经营成本不断提升、消费档次逐渐下降的局面,也缺少大体量的购物中心。

  而英雄广场商圈在经过几年的培育期后,形成了衣、食、行全配套服务的综合商圈;尤其是中华广场的加入,并通过地铁盘活了流行前线、地王广场以及周边东川路等小体量、主题式商场,成为广州本土年轻时尚消费窗口商圈。只要打好“时尚”和“本土”这两张特色牌,就能永葆老城区区域龙头商圈地位。

  从“配角”到“主角”转变

  信息时报:海印入主中华广场后,目前招商调整基本完毕,你认为现在中华广场在商圈具有什么地位?

  陈文胜:以前多数人来中华广场目的性很强,要么去吉之岛买生活用品,然后去七楼吃快餐,或者是来看电影,中华广场似乎成了一个“最佳配角”。海印进入后对中华广场进行“变身”,立志要做“主角”,引进了众多时尚品牌,创下业内多个“第一”。调整改变了原来中华广场商业定位模糊、业态布局混乱、品牌结构散杂的特点,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将其打造成一个高端时尚的大型购物中心。

  空间扩张受限成最大软肋

  信息时报:你觉得目前英雄广场商圈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陈文胜:我认为最大的软肋是商圈扩容受限,中山三路周边都开发、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若要从面积上进一步扩大商圈的范围相对较难。另外就是商圈购物中心体量不够大,中华广场商业面积只有12万平方米,还有很多时尚品牌没办法进来。此外,目前商圈租金水平较高,品牌准入门槛也高了,影响了业态多元化发展。

  英雄广场商圈发展历程

  英雄广场商圈地处烈士陵园,主要由中华广场、流行前线地下商城、地王广场、陵园西通讯专业市场以及周边的东川名店城组成,是广州本地年轻人时尚消费窗口。

  ●1997年以前,缓慢发展阶段。以中山三路百货店、专业店等中小型社区商业和陵园西路电信营业厅、BP机、手机维修点、通讯零配件专营店为主,缺乏影响力。

  ●1998年~2001年,购物中心替代阶段。中华广场建成并调整优化,成功站稳,以超大规模现代业态、先进交通、流行荟萃、广场文化等特点,迅速替换老城区传统小、散、旧的商业形象。

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信息时报  林建敏 责编:筱悠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联街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
·广州中华广场基本完成改造 今年预收入1.5亿 2010年05月27日
·中华广场客租两旺 海印股份首战告捷 2010年05月24日
·海印股份进军购物中心业态 中华广场租值提升80% 2010年05月21日
·中华广场继续变脸:新星实业购中华百货100%股权 2010年04月01日
搜索更多: 中华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