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速发展了15年的家乐福如今祸不单行。
“综合起来,这些费用占到了售价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家乐福至少一半的收入都来自于通路费用。”
联街网讯:最近一段时间,全球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巨头家乐福有点“乐”不起来。2010年,家乐福先是退出了意大利南部市场,此后又关闭了在比利时的21家门店和法国总部大楼。2010年3月11日,在日本市场艰苦拼搏10年的家乐福黯然离场,从此彻底退出日本市场;3月22日,中国大连家乐福新华绿洲店正式关店,此前这家门店已经亏损7年之久;7月28日,经营仅三年的西安小寨店因业绩不佳被关停。
在中国,多位店长离职,因收取通道费被企业告上法庭……几个月来,家乐福祸不单行。在中国高速发展了15年的家乐福,究竟怎么了?
尖锐的零供矛盾
张明(化名)是一家大型食品企业商超部门的负责人,在他的印象中,和家乐福打交道是件麻烦的事情:进场之初便要层层打点,进场之后需要交纳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而交纳了这些费用后,企业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沃尔玛与家乐福代表了零售的两种盈利模式,沃尔玛更注重通过价值链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通过商品进销差价获取利润的盈利模式;而家乐福的赚钱法宝是向上游供应商收取高额通路费用(进场费),挤压供应商的利润。
这种矛盾终于在某一天爆发。此前青岛一家企业为了进驻家乐福,被迫支付各种高额费用,3000万元的货款中有600多万元被家乐福扣除或拖欠,因此一纸诉状将家乐福告上法庭。
这也为高度依赖通道费的家乐福敲起了警钟,张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大部分沃尔玛门店都不收取这些费用,大润发也很少收取,国内有些大型连锁超市也会收取这些费用,但是无疑家乐福收取的比例最高。“综合起来,这些费用占到了售价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家乐福至少一半的收入都来自于通路费用。”
不仅如此,张明还表示,家乐福亦是同类外企中结款周期最长的:沃尔玛的货款结算时间平均为29天,大润发也控制在一个月之内,而家乐福则需要60天。
零供矛盾在家乐福身上体现得异常尖锐,黎雪荣表示,家乐福在其他国家并不是靠收取通道费获利的,只有在中国,家乐福采取了这种盈利模式。随着美国沃尔玛、泰国易初莲花等纷纷进入中国,导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家乐福如果继续靠拉长供应商的账期、收取各种费用来盈利,将给供应商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冲突会更加尖锐,必将给家乐福今后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这样的恶果已经显现,2009年度连锁百强外资排行榜单中,领跑中国市场多年的家乐福跌落王座,家乐福销售规模被大润发赶超,门店总数被沃尔玛超越。
分权集权平衡点
“分权”曾是家乐福在中国快速发展、战无不胜的法宝。1995年,家乐福在北京开出第一家大卖场北京创益佳店后,此后家乐福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比较顺利,这得益于家乐福的放权策略,每家店的店长拥有包括订货、定价、促销、商品采购建议、人事等全方位的权责,可以随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灵活地做出调整。
然而,放权模式最终变成了一把双刃剑,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家乐福在中国门店总数为60家,灵活高效的分权模式保证了家乐福在中国快速站稳脚跟。但是,此时中国零售业开始取消对外资的限制,外资巨头开始在中国跑马圈地,2005年至今,家乐福又在中国开出110多家新店,在高速发展中,家乐福模式的弊病也显露无疑。
由于权力膨胀,门店管理层与供应商之间的灰色交易已经是公开现象。2006年8月,多名家乐福管理层因受贿被捕,单店分权的扩张模式已经让家乐福总部失去了部分控制力。为此,2007年,家乐福新任总裁罗国伟(Eric Legros)上任后,开始着力收回门店权力、统一管理的改革。
但是改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收回门店权力,导致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尽管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罗国伟否认了所谓离职风波的存在。但是熟悉家乐福情况的张明告诉记者,管理层的离职率确实高于正常水平。
另一方面,集权运动所统一的业务流程虽然大大节约了成本,但也产生了新的弊端,比如店长们不再像以前一样有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多头管理、决策迟缓……2009年家乐福的财报并不理想,剔除汇率变动影响,家乐福全年销售总额增长了0.9%,达到962亿欧元,而净利润则下降了74%。
在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李光斗看来,家乐福正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中,分权势必会加大采购成本,更无法避免商业贿赂;集权则造成本土化程度不够,无法对市场做出灵活反应。
事实上,尽管在全球零售业排行榜上,家乐福的销售业绩仅次于沃尔玛,排名第二,但在营业收入上,沃尔玛4082亿美元,家乐福1214亿美元。在净利润方面,沃尔玛大约143亿美元,家乐福只有区区4亿多美元。
黎雪荣认为,家乐福只有找到分权与集权的平衡点,家乐福才能走得更远。
共2页 [1] [2] 下一页
来源:时代周报 赵卓 责编: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