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产业化之路还带来了一个副作用:相对于同行,万科的产品竞争力下降了。一个事实是,现在万科的新盘,更多是它早期产品的复制,即使有创新也只是根据地域特点稍做改动。
“这是由于国内设计行业缺乏产业化住宅的相关设计经验及匹配的技术实力,万科的设计管理人员不得不投入很大的精力在产业化住宅技术实施上,换句话说,他们对传统住宅的创新已被分了心。” 建筑系科班出身的上海龙湖置业研发及运营总监刘颖喆说,“传统的住宅设计,大量的技术工作主要由乙方来完成,甲方更多的是对产品核心品质进行把关;但做产业化住宅,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都是乙方从没有接触过的,也缺乏解决手段,甲方必须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进行研究和实验。”
万科批量制造的产业化住宅也受到了同行的挑刺。“几年前,万科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可以引导潮流的,但最近几年不行了。业内人士看盘,首选的不再是万科的楼盘,而是龙湖、绿城、星河湾等。”一位上海开发商直言不讳地说,“万科产业化住宅的立面看上去就像是动迁房。”
斐波那契数列式发展
或许是由于产业化推广中的多重阻碍,加上这几年房地产业政策的变化多端,2007年至今,万科的销售额一直徘徊。公开数据显示: 2007年万科的销售额为523.6亿元,2008年为478.7亿元,2009年前十个月累计销售额为526.9亿元。
徘徊的销售额,也使得2009年万科的净利润很难随着斐波那契数列扶摇直上。斐波那契数列,是由意大利商人兼数学家列奥纳多·斐波那契在其1202年出版的《算经》里提出的,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前面相邻两项之和等于后一项。
有趣的是,从2002到2008年,万科历年净利润数与斐波那契数列都十分吻合——3,5,8,13,21,34,55,这是一向对数字很敏感的郁亮无意中发现的。在王石的新书《徘徊的灵魂》中曾有专章涉及。2009年,还会出现这一巧合吗?按照斐波那契轨迹,今年万科的净利润要达到89亿元方能契合此规律。从万科今年前十个月累计销售额526.9亿元来看,几无可能。
当一个公司规模小的时候,增长很容易,但是到了几百亿规模之后,还想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就会呈几何级增长。万科本想通过产业化来实现规模化发展,但现实是此路荆棘重重。
规模难以增长,竞争压力却是迫切而实在的。今年前三季度,万科已经痛失销售面积的龙头宝座,虽然在总销售金额上,万科仍稳居行业榜首,但保利、中海等追赶之势已经昭然可见。“以前万科是一枝独秀,第二、三、四名落后很远,现在,很多指标万科或许不仅不是第一名,而且排在前面的几位实力很接近。”一位开发商高层如是评价,他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万科一定会转型,尤其是土地日趋紧张之后,万科更会意识转型的迫切。
在这位高层看来,转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简单标准化开发模式转为品类比较丰富的开发模式,另外一种转型是从住宅适度转型到复合地产。”而此番万科既加大产品线,又进军持有型物业,显然是做了两手准备。尤其是复合地产,近年来,华侨城、华润、绿地等大鳄无一不是此类开发模式。而这种开发模式对企业从政府手中获取优质地块大有助益。
不过,除了拉长产品线、开发持有型物业之外,万科并不会轻易放弃它的产业化探索。虽然困难重重,但其成功在欧美、日本都有先例。按万科所规划的战略,2014年公司旗下的所有住宅产品都将使用工业化生产。这意味着,万科需要寻找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化道路。
今年5月,万科在北京推出的假日风景紫苑项目中,有两栋楼运用了住宅工业化研究的部分成果,应用的预制构件率约22%。对比万科上海新里程项目中接近37%的预制构件率,22%显然离万科曾经预期要达到的70%指标更加遥远。
“产业化还是要结合中国国情来做,考虑在目前社会生产力的配合下,如何做到大规模复制。预制构件率降低,说明万科考虑到了劳动力成本、装配效率、项目质量等如何结合,是成熟的表现。”对于万科的这一变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建筑师开彦认为这是万科的进步。
不过,在刘颖喆看来,万科还需要找到真正适合国内市场的产业化住宅样品。“新里程和金色雅筑的产业化样品都不能算成功,产品自身偏于单调和平庸,缺乏市场亮点。到目前为止,万科还没有做出一款有市场潜力的产业化产品。” 刘颖喆认为,这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化产品的问世可能还需要1-2年的时间。
延伸阅读:
王石:一线城市房价肯定存在泡沫 谁也不能保证政策不转向
整体的经济背景下谈房价,这是很正常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对CBN记者称。
在哥本哈根的中国企业家中,王石是最亮眼的一个,他这次气候之旅的主题在于对外宣传中国企业在气候变化中所做出的努力,而老王在中国企业家哥本哈根宣传的当天,更是坚持再三,一定要将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短片放给在场的记者看。这一短片以“乞立马扎罗雪山”为开篇来讲述气候变化。
在气候大会的背景之下,“房价”并不是什么应景的话题。
但是,在12月7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开幕的当天,王石的最新博文就是关于国内房地产泡沫的评析。他认为,“目前诸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肯定存在泡沫。从全国整体来看,泡沫特征还不明显。但如果泡沫向二线、三线城市扩散,情况将十分令人担忧”。
这次的“泡沫论”成了王石气候之旅的戏剧性开幕。在此之前,王石已经许久不说地产了。
“我的观点很简单,从近些年,以及最近的房地产市场表现来看,诸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肯定存在泡沫。但是好在这并不是一个全国普遍的现象,很多城市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泡沫特征。但令人警惕的是,一线城市的泡沫一定会传染到二线、三线城市,那样情况将十分令人担忧。”王石对CBN记者称。
他同时表示,“博客中有关‘警惕房地产泡沫’的文章只是巧合”。事实上,王石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在一线城市的楼市在今年持续上涨之后,二线城市在最近已开始显现出“接棒”的态势,包括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甚至兰州在内的多个二线城市,在临近年底的传统楼市淡季,楼市也显现出不同以往的上涨趋势。
根据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透露出的信号,明年经济工作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业内看来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明年宏观调控政策不会出现大的转向和波动。在此背景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保持房地产业投资和消费的规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是很多事情不能预测,谁也不能保证政策不会转向。”王石说。
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只要能够保证销售,似乎就并不存在过于严重的问题。在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看来,“再谈房价已是陈词滥调,购房者对于各种言论已经麻木,而开发商的角色更具戏剧性,说什么都可能引起非议,所以不如不去预测”。
“现在仍是一个供需问题,只要有需求,无论是否建筑价格上涨,还是贷款成本提高,都不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现有格局。而需求显然仍是存在的——因为还有3.5亿人将涌入城市。”冯仑对CBN记者称。
冯仑管理的公司现在还在设计一个超巨型的社区,以高密度容纳更多的人。根据冯仑透露的消息,这个由荷兰人设计的“中国山”项目就是立体城市,区别于中国城市化中普遍的“摊大饼”以及低密度,这个项目中每幢建筑高度大约有400米,容积率为5。从项目的角度来说,冯仑认为,“需求不是问题”。
“要说浮躁,各个行业都存在浮躁的现象,不能仅仅归咎房地产。不论是要提高建筑质量还是着手绿色建筑,都需要外部政策的引导和财政的支持。”王石对CBN记者称,“事实是,谁也无法预知明天的市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