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联街网
>>
商报
>>
企业
>>
消费品牌
>> 正文
梦特娇的中国底牌:深耕二、三线市场
LinkMall.Cn
2009-10-13
第一财经日报
胡军华
评论条
联街网讯:不会成为下一个皮尔·卡丹?
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一位温州老板的典型形象,他已人到中年,体形偏胖,夹一个黑色或者棕色手包,意气风发地用摩托罗拉手机联系业务。等等,重要的标志还有,他穿着的是一件亮闪闪的,颜色鲜亮的,左胸口有着一朵小花的梦特娇T恤。
“我们当它是正装。”一位温州老板回忆。
这个典型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时至今日,虽然温州人早已抛弃了梦特娇,开始热捧LV、Gucci、Prada,但人们对梦特娇的消费者定位,还是停留在“一位中年发福的温州老板”上。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在给她妹妹卡桑德拉的一封信中说,虞美人这种花的鲜红色在英国巴斯(Bath)地区非常受欢迎,这种小红花在法国同样流行。
于是在法国,一个名叫梦特娇的品牌就选择了这朵小花作为自己的品牌标志。
这朵小花,30年前进入中国市场,在人们刚刚告别黑蓝灰这些沉闷单调的颜色的年代里,赚足了眼球。
如今,法国梦特娇集团已经没有当年初进中国市场那样的大红大紫。不过,在中国的二、三线市场,这朵小红花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每年的销售额甚至超过法国本土,是梦特娇最大的市场。
梦特娇似乎走入了和它大多数早期的竞争者同样的“误区”,它的品牌形象,似乎没有经由系统的策划与推广。很多年来,它最初的消费者,一直充当着它的“代言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代言人”,慢慢成了这个品牌形象的“障碍”。它无法与那些时刻寻找、修正、推广自己形象的“新入侵者”们抗衡。
昔日的辉煌和今天的低调,让人不禁要问,这朵小花是否也会像当年与它一起并肩开拓中国市场的皮尔·卡丹一样,最终被出售?
梦特娇集团主席Pierre Gros对CBN记者说:“皮尔·卡丹先生出售品牌的事情,我不想作什么评论。皮尔·卡丹先生做得很成功,我很尊重他,他是前辈,在中国赚了很多钱。但是我还很年轻,梦特娇不会出售自己的品牌。”
说完这番话,55岁的Pierre Gros匆匆离去,去会晤梦特娇的各路经销商了。
追忆“似水年华”
梦特娇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与皮尔·卡丹有诸多相似之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的服装颜色除了黑蓝灰之外,鲜有鲜艳的色调,不仅物质匮乏,更不知品牌和时尚为何物。
在品牌和时尚稀缺的年代,梦特娇和皮尔·卡丹率先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吃螃蟹者”,令中国服装界耳目一新。
Pierre Gros回忆,1979年,他的父亲,即当时梦特娇集团的掌门Leo Gros将自己派到
香港
的办事处。
在朋友的帮助下,Pierre Gros和太太、几位高级工程师到中国内地深入走访了一圈。他发现中国销售的服装绝大多数是各地自己生产的,没有国外品牌。“这意味着机会。”Pierre Gros非常兴奋。
但没有什么人附和他,“当时每个人都告诉我们要等待,因为中国还很穷,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正因为在市场上销售的服装几乎都是本地产品,这样才使得来自法国的产品更吸引人。”
1984年,皮尔·卡丹在中国举行了一场大规模时装秀,引起轰动,更加增强了Pierre Gros的决心,他相信梦特娇进入中国绝对不会太早。
从1984年开始,以香港作为桥头堡,梦特娇通过代理商切入了
广州
、
上海
等中国的四大都市。梦特娇的广告越来越多地在这些一线城市出现,Pierre Gros笑着说:“那个时候在国内大城市登广告很便宜,不像现在这样昂贵。”
梦特娇使用的亮丝技术也让中国消费者大开眼界,使用亮丝的梦特娇服装柔软舒适,具有鲜亮的光泽,且不易皱。对于那些有亲戚在香港的内地消费者来说,让亲戚带回一件梦特娇的衣服,往往可以在众人面前好好炫耀一番。
1985年到1995年是梦特娇在中国市场发展最快的时期。Pierre Gros对CBN记者表示:“即使如此,我们的销售还是非常的成功,销售额每年取得两位数的增长,并保持这样的成绩超过了20年。”
共
2
页 [1]
[2]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责任编辑:筱悠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联街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
·
“梦特娇”被判商标侵权
2007年12月03日
·
银川梦特娇经销商掺假货
2007年11月09日
·
“法国梦特娇”上海打商标侵权官司
2007年10月16日
搜索更多:
梦特娇
网友评论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