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晨曦百货。商报记者 李铎/摄 晨曦百货转型奥特莱斯遇考验。商报记者 李铎/摄
专家认为,专场特卖+自有品牌是小型折扣发展之道
联街网讯:继上月本报独家披露晨曦百货与其供应商琮意盛世对簿公堂(详情>>),引发了业界关于零供关系的思考后,日前晨曦百货富力广场店正式转型奥特莱斯这一“大动作”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事件。晨曦百货方面称,今后其社区门店都将以奥特莱斯业态的形式出现。上周末,记者走访晨曦百货富力广场店发现,与转型前相比,商场的人气有所提升,但记者同时发现,在店内购买商品的顾客并不多。一位商业专家建议,相比百货业态,奥特莱斯业态的利润率较低,顾客“提袋率”的高低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就晨曦百货富力广场店而言,由于面积较小,品牌数量受限,商场应改为专场特卖形式,主打单一品类商品销售,定期轮换主题,待获得市场认可后,逐渐发展自有品牌。
晨曦转型店内顾客看多买少
10年来经营一直不温不火的晨曦百货悄然转型,其于近日宣布,除了晨曦东方广场店、国贸店仍保持原有高端定位的百货业态外,今后新开业的社区门店都将转型为奥特莱斯业态。而就在本月18日,晨曦百货转型奥特莱斯的首店——富力广场店已率先营业。
上周五傍晚7时左右,记者走访了晨曦百货富力广场店,与转型前相比,该门店的人气有较大幅度提升。记者在该商场的两个门口分别统计发现,5分钟内,靠西侧的大门有16位顾客进入商场、东侧大门有15位顾客进入商场。在这些顾客中,大多是两两结伴而来。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出店顾客明显多于进店顾客,而在这一时段内,达成消费的顾客却不足一成。
在商场一层大门附近的收银台旁,5分钟内,只有一位顾客购买了一只石质手镯结算而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场内顾客看多买少的现实。
在商场二层中心区域的花车附近,记者看到有不少消费者正在挑选内衣等商品,而该层外围的柜台却少人问津。
为了解相关情况,记者致电晨曦百货市场部经理张洁,她告诉记者,相比去年同期,改为奥特莱斯业态使商场的营业额提升了1.5倍左右。晨曦百货此次转型正值企业成立10周年之际,主动进行革新是企业为谋求更好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做的决定。
名品+折扣是奥特莱斯本质
对于晨曦百货的此次转型,同行和业内专家均持观望态度。
上品折扣市场部的一位负责人称,更多商家进入折扣市场,证明奥特莱斯业态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晨曦百货加入折扣“大军”,对于折扣业态有一定推动作用。
一位商业专家称,相比于百货业态,奥特莱斯业态的利润率更低,这就需要奥特莱斯商家“走量挣钱”。每天销售大量商品将是奥特莱斯商家生存的基础,直接反映到卖场内就是顾客“提袋率”的高低。
在他看来,商家走“量贩式”道路需要有较大面积的卖场和众多品牌作为支撑,就目前晨曦百货富力广场店的实际情况来看,面积较小、品牌较少致使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不大。
记者在宣传海报上看到,晨曦百货富力广场店内的品牌只有50种左右,其中在京城其他商场内具有可比性的知名品牌仅有约一半。例如,在商场二层的运动区内,只有阿迪达斯、李宁、彪马等少数知名品牌。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消费者,大多数人表示,与上品折扣、燕莎奥特莱斯,甚至是活力东方奥特莱斯等折扣商场相比,晨曦百货富力广场店内可供顾客挑选的商品较少,知名品牌不多。
作为国内奥特莱斯最早的开拓者,燕莎友谊商城原总经理万文英告诉记者,奥特莱斯发展的基础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在中国,是先有百货店出现,随后才有奥特莱斯业态。奥特莱斯的实质是名品加折扣,名品和折扣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奥特莱斯,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也会打折扣。
有专家指出,受限于成本等因素,奥特莱斯商场内的商品陈列比较简单,这本身就会降低商品的价值感。一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品牌很可能会被误认为低档货。
共2页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