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说这样的答案对投资者今后判断此类重组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的帮助,毕竟,市场上房地产企业借壳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过会前,平安证券在研究报告中就认为于高力集团有望发展成连锁汽配城巨头和长百集团重组成功几率很高。相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券商更了解证监会的态度,但这一次也出现了判断上的失误。
从公告相关内容来分析,高力集团的实力确实是有些疑问的。这家公司2004年至2006年的盈利能力低下,而2007年净利润猛增的原因在相关公告中并没有说明,多少让人有些担心其可持续性。与之相比,成功重组吉林纸业的苏宁集团在盈利能力上则要强不少。
按巴菲特式的投资思路,对此类套利,应主观判断其方案成败的可能性并计算其股价的数学期望值,继而估算收益率。很显然,这也是一门学问。总体而言,我认为谨慎为上,不宜过高估计重组成功的可能性。
其次,要弄清楚方案对重组各方的利弊得失,推断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各方的反应会如何。长百集团的重组方案对高力集团是不利的,因此,高力集团后来不积极修改方案,却通过种种手段谋求全身而退是情有可原的。
高力集团最初购买3050万股长百股票的成本为3.4亿元,相当于每股11.14元,而长百集团的股价因重组而停牌前不过6.94元。单纯价格高也就罢了,对高力集团来说,支付方式也是相当难受的。据公告,“根据高力集团与合涌源发展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合涌源发展向高力集团转让股份的价款为31213万元,支付方式为协议书签署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3000万元,股份转让余款在长百集团本次非公开发行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准之日起14个月内付清;若本次非公开发行未获得证监会核准,则股份转让余款自未核准之日起14个月内付清。”合涌源投资转让股权的条款与此相同。
这意味着,无论重组成功与否,高力集团都要支付3.4亿元的现金。问题是,从前面的财务数据我们也可以判断出,高力集团的资金非常紧张——资产负债率高达82.03%,而3.4亿元几乎相当于其2007年11月30日总资产的10%。如果重组成功也就罢了,重组失败还要支付如此巨款无疑是高力集团所不能承受的。
相比而言,当年苏宁集团重组吉林纸业时就幸福多了。“吉林市国资公司按分别收取苏宁集团和张康黎先生各1元人民币转让价款的方式,转让其持有的*ST吉纸全部50.06%的股份。”
从高力集团与合涌源方面协商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事宜之时(2007年8月31日长百集团公告将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沪深股市牛气冲天,上证指数在2007年10月创出了6124点的高点。在炽热的牛市气氛下,为买壳多支付些成本似乎也是应该的。然而,到2008年3月底上证指数已跌至3473点。此时证监会宣布没有核准长百集团的重组方案,高力集团甚至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吧!如果股市继续低迷下去,短期内融资也不可能,那时尚未支付的3亿元股权转让款就是很沉重的负担了。到了5月份,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强烈了。 仍有重组预期
虽然高力集团对长百的重组失败了,但长百集团未来仍有相当大的可能被重组。有报道称,“2009年2月,吉林证监局明确表示将加强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同时鼓励经营困难公司要积极寻求战略投资者,加大重组力度,尽早走出困境。”
而在公司方面,长百集团现在的大股东合涌源本身无力对其进行重组,脱身应该只是迟早的事情。不过,合涌源的心态对长百集团未来重组的成败很重要。如果仍想高价卖壳,怕是就要等到下一个大牛市了。
问题是,在下一个大牛市来临时,长百集团的壳价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制造业相比,商业企业往往因为其良好的现金流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从长百集团近年来的财务数据看,现金流与净利润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我们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上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估计长百集团的公司自由现金流,再减去利息支出,结果表明如果不增加付息债务,股权资本可以获得多少自由现金流。如表中所示,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三年),长百集团的数据很难令人满意。
共2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