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街网讯:5月末,北京陷入了炎热。广渠路与东四环交汇处的绿化带没能给行人提供多少阴凉,位于此处的美罗城购物中心被大太阳烘烤着,这种炙热与其内部的气氛形成了反差。
在这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里,顾客稀少。除了三大主力店—百盛、国美、沃尔玛和临街的肯德基、必胜客、耐克、屈臣氏及5层的部分餐饮店还在正常营业外,其余绝大多数店铺都已关门。美罗城就像是一座“空城”。
由于2层、3层都已关闭,商场同意合同尚未到期的徐志凤把库存商品从2层搬到1层入口处一个面积30平米左右的服装店里做清仓甩卖。
在美罗城开店的近一年时间里,徐志凤一共进了12万元人民币的货品,但直到搬迁,她只卖出了1/4。以目前的库存,加上此前在2楼租赁40多平米店铺时每平米每天7元的租金和支出的电费,徐志凤已经赔了很多。
徐正在甩卖的衣服虽然价格便宜,但过时的款式却很难让人倾心,即使偶尔有客人上门,真正成交的也很少。加上现在商场正在清退其余商户,人流越发稀少。什么时候才能把库存都消化完,徐志凤心里根本没底。
这种萧条的局面,是美罗城购物中心的管理者们当年所预料不到的。
2007年9月,美罗城购物中心在北京开业。其管理者是由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和美罗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北京华茂置业有限公司。
开业伊始,北京华茂置业有限公司将其定位为:集服饰、体育用品、图书/音像制品、展示、家居和其他便利服务及全面的餐饮、娱乐休闲和美容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中心。试图服务于泛CBD地区的中高收入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购物环境。
管理者的美好愿景和招商时的宣传攻势,一时间吸引了不少品牌的进驻。商场一层品牌分布指示牌上依然保留的品牌名称,证明这里曾经被一些大品牌看好过。然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品牌逐步撤离了卖场。
徐志凤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从她在美罗城开店开始,商场客流量一直很小,生意一直不太好。很多店家撑不下去就撤走了,而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货压得还很多,她也早就想走了。
戴德梁行华北区商铺部董事张家鹏认为,北京美罗城的经营不善,与其所在这个区域本身的位置有很大关系。
美罗城所在的区域被称作四方新区,离北京最大的商圈CBD很近,因此四方新区的商业在考虑定位时,本应该和CBD有很大的错位。但这有难度,因为CBD业态很广,中高档次都有。而住在四方新区的人很多都在CBD上班,白天在美罗城附近活动的人相对较少。
另外,这个区域的商业不够集中,虽然大成国际中心、燕莎奥特莱斯等都和美罗城在一个商圈里,但彼此有一定距离、较为分散,不能聚集人流。
就连被业内视为可汇聚人气的餐饮,在北京美罗城也没发挥什么作用。北京美罗城内缺乏高档餐饮场所,餐饮业态较少。目前5层包括面爱面在内的不少独立店铺也已撤出。来这里用餐的也多是附近数量有限的上班族,客源构成较为单一。一些人均消费水平较高的店家打出了特价牌,比如汉拿山烤肉正在做午餐拌饭半价的优惠活动。这家韩式料理连锁店的员工向《第一财经周刊》介绍,这一促销仅针对美罗城一个门店,其位于新光天地、西直门等地点的分店人气都很旺。
在区域因素之外,北京美罗城也没有引进在其他商场找不到的独家品牌,这也让消费者找不到非去那里购物的理由。
而与北京美罗城拥有同一个投资方的上海美罗城却取得了成功。
1998年,美罗城入驻上海徐家汇商圈,引入百脑汇,赶上了该商圈快速发展的时期。2001到2006年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段,2004年还完了购地的商业贷款。2006年以后,因为徐家汇商圈的竞争对手逐步强大,以及其他商圈的冲击(比如五角场),其发展速度较之前有所放缓。
上海美罗城由同为北京美罗城投资者之一的美罗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和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上海美罗城文化娱乐有限公司管理。为了区别于周围的百货商场,这里不卖服装,40%是IT产品,30%为餐饮,还卖其它一些快消品。
虽然拥有相似的投资背景,但北京美罗城和上海美罗城在运营管理及业态方面都互无关联。美罗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没有为国内不同地区的投资项目制定统一的品牌,各地的业态也不尽相同,其在乌鲁木齐还拥有酒店和物业。
一位接近美罗城的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罗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只是在玩资本,拿下便宜地块后,经营团队做得好自然最好,即使做得不好,地产也可以再倒手卖出,仍然可以保证该项目的收益。
由此看来,此前关于北京美罗城购物中心可能易手的消息也并非毫无来由。
世邦魏理仕投资部中国区资深董事陈麒旭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数月前,已有人向北京美罗城表明了求购的意图,但最终没有成交。而北京美罗城的>>态度是,既不发布出售消息,也不主动寻找买家,但如果有人出价合适,就愿意将其转手。
北京华茂置业有限公司广告部经理孙志伟并未对《第一财经周刊》确认北京美罗城的未来发展方向,称公司目前正在做内部调整,关于调整的具体情况尚不能透露。
孙志伟承认商场2至4层从五?一后正式停业。商户搬走是因为商场经营效果不如双方预期,所以也都没有续约意向。而大部分商户都是合同到期自行搬走,剩下的部分商户属于北京华茂置业有限公司对其劝退,并对一些拖欠、拒交租金的商户实施了法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