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依然保持增长
国外的相关报道中,只有“买奢侈品就像买白菜”的相关惊叹,比如,来自日本媒体的报道称,今年春节前后,中国旅客在日本的一次旅行平均消费为20.45万日元,其中中国旅客个人购物最高达330万日元,居各国之首。而法国媒体称,去年圣诞节前夜,一位中国旅客在戴高乐机场商店一口气购买了近5万欧元的法国红酒。
中国富人的具体份额增长统计,中国对奢侈品行业的实际贡献,任何统计机构恐怕都无法得到真正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即使这样,2009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境内的奢侈品消费依然保持着15%的增长,俨然是一个避风港。于是,6月初,在路透社的“全球奢侈品头脑精英汇”上,人们的关注点是,如何扩大市场、拓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注重奢侈品的价格和价值、刺激奢侈品销售。中国是各位专家一致认为的未来重要市场。
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一份消费者报告由此说,如果奢侈品牌能够关注中国顾客的需求,那么中国就会在其他市场衰落时,成为一个“奢侈品的天堂”。这份报告分析奢侈品在中国不断增长的原因——第一是消费者的乐观,特别是那些25岁到35岁的年轻消费者。第二个因素在于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开始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一群体每年的年收入保持着10%的增长。第三个因素是,中国那些超级富翁的生活没有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
将影响奢侈品生产
曾经在阿玛尼和拉尔夫·劳伦担任过CEO 的麦禧德说,奢侈品牌有两个重要因素——排他性和让消费者做梦,也就是品牌的历史和文化,“这两者都能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来自尼尔森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市场上,价格标签依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用价格来衡量产品品质,而品牌在中国依然是富裕起来的人们追求的标签,这种标签隐含的意义,还有文化与品质。事实上,中国已经迅速从一个奢侈品加工基地,变成一个奢侈品消费基地,他们正反过来,通过影响奢侈品的需求从而影响奢侈品的生产。
■展望
奢侈品市场新旗舰的诞生
6月中旬,伦敦已全面进入打折季,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公交车身上,看得到高级百货公司哈罗兹的促销广告,醒目地通知,场内最高折扣只2.5折——创下了哈罗兹百货公司160年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伦敦另几家高档商场也纷纷表示店内奢侈品牌3折起。折扣幅度如此之大,在奢侈品市场上前所未有。
“想起了以前的日本”
全球战略咨询公司贝恩预测全球奢侈品消费今年将下降10%,而贝恩又说,奢侈品在中国内地市场将上升7%。中国内地消费者成了奢侈品牌的救世主、重塑信心的力量源头。以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为例,2007年以来该集团在中国内地的利润每年增加30%以上,仅路易威登一个品牌就在22个城市开了27家专卖店,店铺开到了长沙、西安、青岛、厦门、无锡等二、三线城市。
WGSN亚太区总经理哈里斯对记者说,中国人今天对奢侈品的热情让她看到了20年前的日本。日本的人口不到1.3亿,奢侈品消费却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一度占到全球的47%。日本市场是很多奢侈品牌的利润大户,以年收入为例,梵克雅宝的33%,法国顶级水晶品牌Baccarat的35%,Burberry的36%,爱马仕的25%,路易威登的30%,都来自日本。
5年后登上消费顶峰?
今天,日本当年的景象在中国再现了。为了争夺进入内地的奢侈品牌,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共同发起了品牌争夺战。上海恒隆广场是这场竞争的优胜者。为了路易威登旗舰店开幕,恒隆广场不惜将60%的店铺做了调整。恒隆广场从1993年开始设计规划,彼时就开始跟几个重要品牌沟通,研究他们的需求。上海恒隆广场总经理何磐光对记者说,“未来上海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肯定需要世界级的奢侈名牌”。
“恒隆广场是个极端的例子。”市场调研公司AccessAsia负责人保罗·弗伦奇说,“当时,上海市政府要求南京路一层全部换成品牌店,那里的商场只有拱手将场地租借给奢侈品牌。”
2009年以来,各奢侈品牌在中国进入新一轮增资、拓展和扩张。俗称“LV大厦”的“尚嘉中心”在上海长宁区虹桥商圈内落户,它是LVMH集团与澳门何鸿燊共同投资的国际奢侈品基地。5月底,美国奢侈品牌Coach宣布,未来5年内港、澳、内地的店铺将从25个增加到80个。7月,GUCCI将要在上海开家新店,这是在中国的第28家专营店。如果各品牌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那么世界奢侈品协会的预言也将成真:5年后,
共2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