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联街网 >> 商报 >> 企业 >> 零售商家 >> 正文
星巴克要卖水煮鱼?
LinkMall.Cn 2009-05-22 新营销  陈阳 评论

  产品推陈出新是很正常的,但可怕的是星巴克的灵魂在扭曲。以拉动短期销售额为代价,让品牌很受伤,对于星巴克来说,未免得不偿失!

  《新营销》:“希望在秉承星巴克特色的前提下,融入中国元素,结合本地文化和当地消费者的喜好,以期给与消费者更好的星巴克体验”,这是星巴克本土化的既定原则。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它们应该怎样把握分寸,既坚持自己的品牌内涵,又迎合本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马超:作为一家跨国公司,星巴克代表一种美国精神,一种洋溢着浪漫、时尚、蓝调、品位的美国中产阶级精神。同样,咖啡本身就是西方舶来品。对于向往西方生活方式的中国小资一族来说,星巴克是占领他们心智的完美组合。据我观察,吸引这些小资的主要就是这些原汁原味的“美国文化”,而非本土文化。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星巴克的服务水准—自动咖啡机、杂乱堆放的椅子、吸烟与喧哗的年轻顾客、来自东莞的蓝莓奶酪、蒙牛牛奶、塑料搅拌棒、易变形的国产口杯……我个人认为,影响星巴克销售与市场拓展的首要问题不是本土化,而是星巴克原有文化的流失与服务水准的大幅度下降。星巴克原有的目标受众—中高端消费者,他们并非对价格敏感,但却对服务敏感!本土化是进攻,而提高服务是防守!防守不得力,进攻从何谈起?

  所以,我认为迎合本土消费者的最好方式就是抓紧时间提升服务水准,使之恢复甚至超越当初的星巴克。当然,在做好“防守”时,星巴克绝对不能卖豆腐和快餐。所谓的“本土化”应该是深挖中国文化,然后以星巴克独有的方式予以诠释与表现。例如深挖爱情“七夕文化”,深挖历史“端午文化”,深挖幽默“光棍文化”,推出相应的产品与活动,这不就在保持品牌内涵的前提下实现了本土化?

  《新营销》:星巴克的体验式营销向来为世人所称道。但是,无论是本土化也好,抑或推出速溶咖啡、低价套餐也好,都改变了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星巴克应该怎么做,才能既保持消费者原有的良好体验,又让他们乐于接受星巴克的改变?

  马超:改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变得面目全非。要想让星巴克的Starbucks Fans乐于接受这种改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咖啡体验馆”向“生活体验馆”转变,保持星巴克原有的品位,向品质饮食、品质生活、品质家居转变,其核心的“体验式营销”应予以保持。在转变中控制节奏,尽量不要落入低俗,以高品质健康生活为基调,只推精品,维持品牌的尊荣感。

  可以推出速溶咖啡,但要注意全方位包装,另外不要在店内冲泡,可以单独作为高档零售品出售;可以推出套餐,但尽量推出西式中高档套餐,确保绿色、健康。

  在保持原有的服务与环境高水准的前提下,融入中国文化,在店内装饰、产品种类及文化上做文章,只推中高档精品,做好与顾客的沟通工作,及时采纳顾客提出的建议,强化顾客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新营销》: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其体验式营销,还是消费定位、企业文化?

  马超: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根,涉及一个企业的品牌精神、消费定位、营销策略、企业管理等很多方面。从1971年一个默默无闻的咖啡店成长为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绿色巨人,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当初的星巴克企业文化。

  读过“美人鱼圣经”故事的人都知道,无论是“用心对待员工”,还是“让员工贡献思路”,抑或“出售体验文化”等等,都是星巴克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同样,星巴克之所以今天出现了危机,也正是它偏离原有的企业文化,盲目拓展造成的恶性后果。在盲目拓展的过程中,星巴克选用员工时不再精挑细选并对员工进行严格培训;在盲目拓展的过程中,星巴克无力听取员工及顾客的建议并做出积极的响应;在盲目拓展的过程中,星巴克不再注重供应链管理,进口采购模式开始为本土化采购模式所取代……

  成也企业文化,败也企业文化。当供应采购、企业管理、员工培训、福利薪酬、营销思路全部错位时,企业文化也就被扭曲了。如今的星巴克更像是在卖产品,而不是在卖“

2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筱悠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联街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
·回眸星巴克:本土品牌文化营销模式诘问 2009年12月26日
·星巴克个性咖啡店体验 2009年12月23日
·85度C咖啡店:挨着星巴克开店 价格只有其三成 2009年12月21日
·星巴克:中国将成为主要市场 2009年12月16日
搜索更多: 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