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于全球贸易摩擦升温以及地缘政治的高度不确定性,2019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在此背景之下,全球货币政策更趋宽松。其中,尤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改弦易辙”最为突出。去年年底,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2019年持续加息。与之类似的是,去年欧洲央行不断发出更倾向于退出宽松政策的信号——不仅在年底停止了量化宽松计划,还给出了今年底或将加息的政策暗示。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在3个月内连续降息3次,共75个基点,欧洲央行更是降息和量化宽松双管齐下,将货币宽松政策进一步推向“深水区”。
环顾全球,今年以来全球货币宽松风潮劲吹。随着美、欧、日、印、俄、澳等央行纷纷放“鸽”,2019年以来,全球宣布降息的央行已近30家。从横向来看,今年降息的不仅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发达经济体央行,也包括印度、土耳其、墨西哥、俄罗斯等多家新兴经济体央行。从纵向来看,不少国家甚至都采取了多次、大幅的激进降息策略。预计在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持续疲弱或将导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脚步难以停下,降息与扩表仍将是2020年全球各大央行货币政策的主流。
全球货币宽松风潮劲吹
在2015年12月开启加息周期的美联储,数年来一直是全球紧缩阵营中的“领头羊”——不仅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加息一次,更是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加息3次和4次。去年底,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2019年持续加息。但在美国经济数据良莠不齐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持续施压之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7月拉开了美联储降息“大幕”。美联储将此定义为“先发制人”的预防式降息,但降息的频次和幅度仍旧不轻:美联储自7月起连续3次例会上降息3次,并从缩表转向扩表。无独有偶,虽然欧洲央行在去年多次发出货币政策将从超级宽松中“退潮”的信号,但在国际环境以及欧元区经济数据走弱的压力之下,原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也抢在卸任之前,送上了降息和量化宽松的超级宽松“大礼”。
新兴经济体方面,今年以来降息的国家也很多。其中,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印度央行分别在2月、4月、6月、8月和10月5次降息,降息幅度高达135个基点,堪称降息阵营中的“急先锋”。而俄罗斯、巴西、泰国、印尼、墨西哥等央行今年以来累计降息的次数也在3次以上。
虽然全球货币宽松风潮劲吹,但今年以来仍有少数国家加息。例如,为了扶助本币上行,挪威央行今年3次加息,加息幅度为75个基点;瑞典央行和捷克央行今年来也分别加息25个基点。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今年来始终保持按兵不动的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11月以来,伴随着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回暖,多国央行释放出静观其变的信号。鲍威尔暗示,短期内将不再降息。他表示,与过去相比,美联储没有降息空间,新常态是低利率、低通胀和低经济增速。欧洲央行也承认,通缩的风险依然存在,负利率对金融市场有副作用。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则表示,目前没有考虑进一步宽松政策,但日本央行有足够的空间降息。
在12月的第一周内,印度、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率先议息,但它们均选择维持利率不变。市场广泛预计,本周即将议息的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也将按兵不动,对降息摁下“暂停键”,数月以来高歌猛进的全球降息潮或已暂告一段落。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全球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