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刘学智认为,受内外需求偏弱的影响,PPI缺乏上涨动力,仍将延续负增长态势。
“PPI与CPI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PPI是一个全球变量,与全球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主要经济体PPI走势具有高度同步性。”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对《金融时报》记者说,OECD领先指标显示,美国、欧洲、日本、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仍在不同程度放缓,且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呈现出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传导的迹象。预计美国失业率即将进入上行周期,美国企业债务周期也可能在2020年触顶。明年全球经济可能仍处于深度调整中,PPI可能持续面临下行压力。
实现CPI年度调控目标基础牢固
尽管猪肉价格已连续几个月拉升CPI,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表示,一些大规模养殖场受当前价格高涨指引,补栏意愿和积极性都明显提高。过了一定的生养周期后,猪肉价格有望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我们还要看到除了食品之外的一些情况,比如工业消费品价格、服务类价格、居住类价格,今年一直是比较稳的。其中,服务类价格基本上是稳中有降。全年来看,要实现CPI3%左右的调控目标,基础还是相对牢固的。”郭丽岩说。
综合分析CPI和PPI,解运亮表示,在工业品价格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全面通胀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工业品领域持续通缩意味着企业盈利受挤压,最终将反映到就业、经济增长等关键数据上。
在应习文看来,10月份核心CPI反映了较为温和的通胀水平,下一步PPI通缩区间会有所缩小,但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区间。未来宏观政策仍应保持一定灵活性,可为明年稳增长留出空间。
“CPI和PPI分化加大,CPI内部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分化加大,PPI内部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分化加大。”面对物价结构性分化状况较明显,刘学智建议,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一方面,宏观政策应加大逆周期调节扩需求、稳增长力度,重点缓解制造业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要防范结构性物价上涨,尤其是防控猪肉价格外溢效应带来肉类价格全面上涨,扩大各种肉类食品供给。
解运亮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中国应做好防通胀和防通缩、稳增长和防风险、稳外贸和促转型等多种关系的平衡。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张沛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全球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