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价格指数显示,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针对物价结构性分化延续,专家强调,仍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并采取政策组合拳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猪肉价格仍为CPI上涨主推手
10月份CPI环比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但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专家表示,10月份CPI上涨的主因仍为猪肉价格以及具有可替代性的一些蛋白类食品价格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解读,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也随之被拉升,涨幅在12.3%至21.4%之间。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告诉《金融时报》记者,10月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已超过2007年至2008年“超级猪周期”时期。与当年相比,本轮猪周期本身就很强,再叠加非洲猪瘟和前期环保政策限制养猪的影响,形成了同比超过100%的涨幅。
“由于终端需求偏弱,除猪肉价格之外,目前并不存在其他显著拉动CPI上升的因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向《金融时报》记者分析说,秋季蔬菜瓜果供应大量增加,带来鲜菜、鲜果价格涨幅显著回落,同比分别下降10.2%、0.3%。
应习文也表示,整体来看,非食品价格涨幅较为温和。“衣着价格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环比上涨0.3%,小于历史同期平均涨幅,居住价格环比持平,其他五大类的价格环比涨幅均为0.1%。”
同时,核心CPI也处于较低水平。沈赟表示,10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5%,涨幅与上月相同。如扣除猪肉价格上涨因素,CPI环比上涨约0.1%,同比上涨约1.3%,总体稳定。
PPI或仍将延续负增长态势
10月份PPI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但同比继续下降。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负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负0.4个百分点。
“尽管10月份PPI同比降幅仍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但主要源于去年基数上升。”应习文称,9月份起PPI环比止跌,反映工业领域下游需求有所恢复,稳增长政策起到一定作用,中美经贸摩擦缓和也为企业生产预期好转提供了有利环境。从10月份环比数据看,受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8%的影响,PPI中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3%,可见猪肉制品价格对PPI也有所贡献。同时,PPI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持平。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全球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