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易成瘾,更让创业人上瘾的是短期多利“商机”。
2019年上半年,电子烟行业融资事件共13起,融资总额或将达到10亿元,这个数字几乎是2018年电子烟赛道全年的融资额。电子烟赛道,风头正盛。
从年初开始,电子烟相关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深圳、香港、澳门、台湾,均对电子烟郑重表态。然而在监管政策尤为密集的4~6月,融资事件发生11起,占到上半年融资事件总数85%。
政策监管越严格,创业者越乐观,投资人越亢奋。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品牌端不断烧钱运营,资本不断投入,C端用户依旧没有规模起量。
难以忽视的两个问题是:电子烟行业进入烧钱阶段,多数项目在为了下轮融资“造”数据;该行业目前仍是个2B的生意,渠道费用最高占到零售价的70%,品牌端基本赔本赚吆喝。
电子烟赛事进入下半场,这场“带刺的风口”,还能吹多久呢?
政策,层出不穷
2019年对于电子烟赛道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由于电子烟摆脱不了烟草属性,该行业一直游走于边缘地带。国内电子烟自2017年便进入产业上升期,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布局之余,电子烟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进入2019年,杭州、深港等多地禁烟令升级,深圳市明确将“电子烟”纳入禁售范畴,令电子烟产业蒙上一层“迷雾”。
行业监管政策不断收紧,使电子烟这个原本无处归置的行业慢慢有了方向。2019年连续出台的电子烟政策及行业规范,到底是“迷雾”还是“明灯”,尚且难下定论。
电子烟走上监管之路似乎是必然结果。而早在去年底,电子烟风口正热之时,行业监管已经悄无声息地来袭。
2018年6月,香港医学界敦促政府全面禁止电子烟,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批评烟草商,其声称电子烟的危害低于传统卷烟是狡辩。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也表示,对电子烟等的立场寸步不让,应该全面禁止。
四个月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香港立法会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题为“坚定前行 燃点希望”,报告中宣布香港将禁止电子烟。彼时,北京市政府接到电子烟等新型烟草类型的投诉不断,由于监管空白,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将探索公共场所禁止使用电子烟的可行性,为电子烟的管理提供相关依据。
在今年“315”晚会上,电子烟被点名。央视报道新闻后不到一个小时,苏宁、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屏蔽了“电子烟”关键词,但一天后,部分电商已经对电子烟“解禁”,仅少数电商维持了“电子烟”关键词的屏蔽状态。
电子烟禁令,还在继续。4月,澳门政府通告,其新修订的《控烟法》已于今年元旦生效,新版控烟法规定,不准售卖电子烟,也不得进行广告促销。
香港政府已于2月20日正式向立法会提交《2019年吸烟(公众卫生)(修订)条例草案》,建议禁止进口、制造、售卖、分发、宣传电子烟或加热烟等产品,一经定罪将罚款5万港元及监禁半年。
其实,早在2017年10月,台湾当局有关部门表示,将全面禁止电子烟。
除了香港、澳门、台湾,深圳特区对电子烟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同样是4月,《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草案)》首次提请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在《修正案(草案)》中明确规定了烟草制品包括电子烟,吸烟包括使用电子烟。到了6月,电子烟正式被纳入控烟“黑名单”。
国家的电子烟标准还在走流程的阶段。2017年10月下达的《电子烟》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进度要经过网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几个阶段,6月3日,项目已经进入“正在批审”阶段,离项目正式结束仅剩不到三个月时间,届时,中国的电子烟生产流通将依据国家要求执行。
资本不退烧
即便监管阀门在不断收紧,电子烟发展势头几乎没有退烧的迹象。
正如前几年共享单车在资本的加持下迅速崛起,电子烟行业的快速升温同样离不开资本的“热炒”。
铅笔道记者统计了电子烟电子烟行业近三年公开的融资信息的数据汇总,涉及到35个项目。其中,2018年共发生18起融资事件,2019年上半年发生13起融资事件。如果用“青睐”形容资本在2018年对电子烟态度的话,那2019年的势头,便是“疯狂”。2019年的电子烟融资规模,很大程度上会超过2018年。
即便行业风声鹤唳,融资的节奏并没有降下来的意思。
所获融资的项目中,“雪加SNOWPLUS”仅在A轮融资便拿下4000万美元融资额,投资方并未披露。而在2019年刚成立的Wel鲸鱼轻烟、云吞、巨力、烟神科技等,也均在成立几个月后拿到融资。
今年的电子烟监管政策几乎没有中断过,尤其在4月至6月,监管政策更为密集。有趣的是,在这段时间,电子烟项目融资事件发生11起,占到今年上半年融资事件总数85%。
表格中看到,如IDG、源码资本、红杉中国、山行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已经向电子烟赛道注入巨资。在这种趋势牵引下,中小规模风投机构和神秘个人投资者也在相继入场,注资额度均在较大规模。
铅笔道粗略统计,2019年上半年,国内电子烟融资总额或将达到10亿元,这个数字几乎是2018年电子烟赛道全年的融资额。
对于密集出现的融资,有相关人士向铅笔道透露,“这个行业公布的融资数据和实际到账的数据,水分非常大。”
显而易见的是,电子烟行业已经进入烧钱阶段。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主要赚的是烟弹的钱,而烟杆则低价出售,甚至很多品牌为了抢用户,向用户免费更换别家品牌的烟杆。
“资本很清楚,这轮补贴大战会烧掉很多钱。他们一般会同时关注几个品牌,投资金额会比公开的融资额少,但品牌却对外说的很高。而且机构大多是阶段性注资,尝试对外公布较高的融资额,以此冲高行业,如果有效果,才会继续注资”,相关人士对铅笔道表示。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电子烟是一个靠政策吃饭的行业,监管政策频出代表行业开始受到政府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逐渐有方向性。而从赛道融资现状来看,创业者们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还是持看好态度。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