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国际性开源社区GitHub上,出现了一个叫“996icu”的新用户,他新建了一个叫“996.ICU”的代码仓库,直指互联网公司盛行的“996”工作制严重违反劳动法。随后,这迅速成为程序员这个职业群体,甚至全国性的话题。
所谓“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时间从早9点到晚9点,中午和晚上休息1小时,每天总计10小时以上,一周上6天班,每周工作时间72个小时。这个工作时长,不管是否有加班工资,都已经违反劳动法了。
这种工作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企业压榨员工,但是,如果说程序员是弱势的,那么,为什么程序员却能拿两三万的高薪呢?实际上,程序员并不是一个弱势群体,而是一个高薪水、高素质、高技能、高关注度、高话语权的群体。他们的维权行动所包含的各种因素、逻辑更加复杂。
在消费市场上,判断企业是否侵犯了消费者利益,有两个重要的方法论:是否有竞争?消费者主权还在不在?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同样的,在加班、工资的问题上,也有两个方法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是否处于竞争状态?求职者能否选择?如果这两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问题也不会太严重。
而且,在这两个前提下,维权肯定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在“企业压榨员工”这类浅显的解释之外,肯定还有深层次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反对“996”,更多的是一种群体的呼吁,却没有成为一种群体中个体的普遍性行为。
理论上,程序员依靠个体的选择,是有能力摆脱996工作制的。比如,在面试的时候问清楚是否要经常性加班;从宣布实施996的公司辞职;还可以选择去一家小一点的公司。这种分散的个体的行为,最终会形成一种群体性趋势,使得公司并不敢随意实施996工作制。
实际上,程序员的高薪就出于这种机制。程序员个体独立、分散的做出选择,以“用脚投票”的方式使得企业开出高薪,最终,塑造出程序员普遍高薪的系统性局面。
为什么分散、独立的个体选择这一机制,能够给程序员带来高薪,但却不能使他们摆脱996呢?
从行业来看,互联网、IT行业,竞争激烈,发展迅速,公司必须全力拼搏;从具体工作性质来说,程序员面对的需求往往很急,还时常有突发事件需要解决,这都会导致经常加班。业务性质使得加班成为公司对员工的“刚需”。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