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还在,茶已凉。
2018年的冬天,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这在共享单车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回想过去两年共享经济的疯狂,谁沾谁火,从单车到网约车,小到充电宝大到短租民宿,可谓风生水起,但多数只是盛极一时,甚者更是昙花一现。
火爆的共享经济造就了数量繁多的共享经济新项目,发展N年却至今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到底原因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剖析一下。
我们不妨从共享单车和网约车说起。
共享单车:从橙黄之争到蓝绿之战
2015年摩拜和小黄车先后出现在大众视野,以各种用户补贴、免费骑行、返还用户红包的方式争夺用户和市场。虽然在短时间内接连获得新融资,但最后均以“不景气”收尾:摩拜被收购后似乎再无大动作,小黄车负面消息不断。橙黄势头锐减,曾经的一二级巨头下场似乎有些惨淡。
“橙黄风”刚停歇,迅速刮起了一股新的“蓝绿风”。
哈啰单车绕开大肆烧钱的发展“泥沼”,选择一条“绿色无公害”之路启程。首先,在看似不起眼的三四线城市,默默发力,培养忠实用户,完善产品和服务。待巨头堆积的一二线城市爆发拮抗效应后,哈啰瞅准时机,迅速掉头出击,坐收渔翁之利。当然,哈啰的长远考虑,拓展网约车等其他项目,寻求新的盈利点。
网约车:从一家独大到分庭抗礼
说到网约车,当年滴滴和快的的战争让很多用户直呼过瘾。烧钱补贴大战过后,滴滴胜出。但事实证明,一家独大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好过。滴滴顺风车接连出事,被约谈整改,顺风车永久下架……接连的负面消息倒逼滴滴不得不暂缓IPO计划,上市再度搁浅。
但是网约车依然吸引着美团、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的加入。然而美团并没有坚持多久选择退出,反而是哈啰正式上线打车业务,其出行野心昭然若揭。
平心而论,网约车以其便捷性深入人心,这种新出行方式未来可期。所以,美团开辟了打车业务,即使背靠美团的流量大树,发展似乎不尽人意;上汽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也于近日宣布开启试运营,未来发展如何仍是未知数。
究其原因,网约车市场壁垒已经形成。
滴滴作为行业先行者和示范者,政府以其为参考,出台相关制度规范网约车平台的发展,对于用户来说安全性能提高,却无形中增加了新平台的入市门槛,司机受政策限制,选择固定在某一平台,而这些都成为限制新平台起步的桎梏。
在焦虑中进击的单车和网约车
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的共性不少,都属于高频低消费行为,用户门槛低,机会成本低,用户对于平台的粘性低。所以,进入市场的前期阶段,它们都选择以烧钱的方式教育市场,帮助用户接受这种新出行方式。而共享单车和网约车之所以都没有上市,主要跟前期烧钱过度有关,直接导致后备资金不足以支撑后续发展,使得上市之路变得尤为艰难。虽然现状堪忧,但共享单车和网约车从未停止进击的脚步,努力朝着上市方向奋进。
事实上,不管是单车还是网约车,本着靠烧钱来做大甚至上市的思维习惯,不仅是创业者的悲哀,也无形中惯坏了消费者。这种严重跑偏的商业怪象,值得反思。
但我们坚信,市场上能坚持到最后的玩家,就一定有上市的希望。
共享充电宝:活着已是一种奢侈
近日,乐电、放电、小宝等相继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项目。
清楚地记得,共享充电宝面世之初,王思聪发朋友圈立flag:“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果然,经过洗牌和市场沉淀之后,已有十几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宣布停运,其中还不乏刚运作没多久的企业。时至今日,市场上共享充电宝玩家所剩无几。
究其原因,共享充电宝和共享马扎、雨伞等,本身就属于伪需求。另外,盈利模式尚不明朗,关于渠道维护也显得尤为艰难,各种安全问题尚未解决,产品体验有待提升。
也许,对共享充电宝来说,活着就已经是一种奢侈,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共2页 [1] [2] 下一页 ofo过度扩张凸显模式硬伤 会成为共享经济退烧样本吗 天九集团卢俊卿:共享经济的下一阶段是信用经济 加码布局共享经济,任租客持续丰富商品类别 韩国出租车罢工并谴责拼车抢生意 被批拒绝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死伤者无数 阿里却看好时装市场 搜索更多: 共享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