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小男孩查理在牙膏厂工作的父亲正是因为被机器所取代而失去了工作,甚至连给孩子买一块巧克力都显得囊中羞涩,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那一幕却又显得无比真实。
无人酒店也好无人汽车也好,它们省去了人的工作,以人工智能取而代之。从乐观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项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壮举。然而从悲观的角度出发,每次解放劳动力都会伴随着一大堆劳动人民失业,紧接着就是资源再分配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给人工智能站台,李彦宏曾说过,AI是辅助人而不是代替人。这句话是没错的。马云也曾预言过,在未来的二十年内,人类每天只需要工作四小时,每周工作三天,这话或许也是对的。以史为鉴,在蒸汽机取代了人力后,人们每天工作12小时,而当电力取代了蒸汽之后,人们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休息两天。由此看来做三休四可能也不是什么无法实现的梦想。
技术的发展注定会带来人类认知的改变,毕竟整个社会架构最核心的是人,推动技术的是人,使用技术的是人,享受技术带来的福利的也是人。然而技术的发展与认知的改变这两者间却从来不是同步进行的,人们终将拥抱AI,可是这个适应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其间也注定少不了迷茫与阵痛。
就好像19世纪末汽车即将在伦敦城普及之初,城内的数十万马车夫因为担心失业而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组织了各种游行、罢工,以抗议汽车的到来,但最终汽车还是全面取代了马车。然而这个转型的过程却并不是那么轻松,从1896年开始整整持续了将近20年之久,以当时伦敦49岁的人均寿命作比较,差不多一代人的时间。
对于伦敦的普通市民们来说,汽车的出现为他们出行提供了便利,可对于马车夫们来说,却代表着工作的葬送。而且仔细说来失去工作机会的只是马匹而已,实际上工作岗位也就是司机这个职位并没有因此而消失,无论是马车还是汽车都没有取代人这个位置,只不过是司机这个职位的前缀发生了点变化而已。
可如今人工智能落地,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也会有更多的“马车夫”不可避免地失去工作。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对于大规模技术失业的担忧在某种程度上或许被夸大了,毕竟一段时间内遭受迷茫与阵痛的“马车夫”永远只是少数,失业也只会是小规模内的。
真正风险在于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两极化:一边是高薪工人,因为相当一部分工作仍旧需要团队合作以及人与人之间正面交流沟通,这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所无法做到的;一边是从事其他可能“相对低薪且枯燥乏味”工作的人。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高度集中于低技能人群,有些人可能会在技能分级体系中进一步下滑。正如马太效应所描述的那样: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03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诚然,AI进步的本意并非是要抢夺人类的饭碗,而是代替人类去做那些重复、单调、低水平的工作,但要知道,代替也就意味着在AI之前,这些重复、单调、低水平的工作是由人在做的。
在制造业,全自动化机械逐渐开始取代人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以世界五百强企业,代工厂纬创资通为例,其厂房的仓库一片漆黑,没有搬运工人,只有负责搬运货物的机器人在昼夜不息地运作;产线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机械投入了生产,只有负责检修故障的工程师在产线上来回穿梭。
随着制造业利润的持续走低,用越来越多机械化设备来取代普通工人的案例,在代工行业早已屡见不鲜。2011年,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便宣布要添置一百万台机器人,虽然过去了几年进展也不大,但富士康的直接人工成本占比从2015年度的6.29%降低到了2017年度的5.21%。
同时在专业结构上来看,截止2017年底,富士康从事生产制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5.57%,而大专以下学历人数占78.03%,两者基本吻合。如果智能化的全自动机械真的普及到了一线,比起从事研发工程与销售管理的员工,这些人显然有着更大的被取代风险。
而且在未来,“强者”的定义可能不会改变,但“弱者”的范畴却可能会不断地扩大,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高枕无忧。被取代的可能不仅仅只是那些看上去没有任何技术要求的工作,有些曾被认为有一定技术门槛的领域,也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染指。
在去年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仅用时25秒便完成了一篇新闻稿,用词准确,行文流畅,面面俱到,这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准了。今年腾讯视频在拿到了NBA网络转播权获得了69年间超过21亿秒的篮球比赛视频后,利用IBM视觉大脑这位AI剪辑师,仅需要20秒就能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剪辑出60秒符合主题的精彩视频,令人类难以望其项背。
文字编辑与视频剪辑师看似是需要一些技术门槛的,然而也已经出现了相应的AI,并且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能力,将来可能会有更多被认为是脑力劳动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也是可以预见的。
总有一些时候,技术走在了劳动关系之前,自然就造成了职位的消失,这是一种必然现象,但人工智能的逐渐落地让这份领先的差距变得过大了些,被替代的人自然也就更多了些。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危机,说到底是名为失业的危机。
这是无可违背的,谁也无法让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稍作驻足,有妄想螳臂挡车的人也只会被无情的碾碎。能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的我们是幸运的,却也是不幸——当马车被汽车所取代时,马车夫们尚能在迷茫的过程中学习汽车驾驶技术,谋求新的出路,可当整个行业都被取缔时,又能完成多大的华丽转身呢?又该怎么去度过那20年的适应期呢?
当危机成为现实,人工智能完全落地并代替了大部分人类工作的那一天,大概留给大多数人的也就只有迷茫和阵痛了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无论怎样提升自己都无法避免的过程。
作者: 公众号-王垚 来源: 公众号-鹿鸣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基于内存计算技术的人工智能芯片问世:快几百倍
从世界互联网大会看人工智能创业机会
人工智能玩具智能吗?我们测试了3款产品
谈人工智能作恶:黑产超正规行业 别“炼”出造反AI
外媒称编程课成中国家长新宠: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
搜索更多: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