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发展经济”的要求,已经开始带来了一些社会层面的负面影响。经济危机对社会活力的扼杀逐渐累积,年轻人宅在家里打游戏,撸猫撸狗,偶尔做做兼职,甚至书都不想读。
主流观点认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理应带来社会的生气勃勃。
但现在的问题是,从目前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来看,刺激需求、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济危机,甚至经济增速的回落都会扼杀社会的活力,而且这种影响会逐渐累积。民众的情绪渐渐消沉,通缩型的社会比比皆是。
用修辞手法来形容这种困境,大约就是,生活的压力让人们失去了对诗与远方的兴趣。而且这种消极情绪还有可能会随着他们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进一步传递到下一代,年轻人也丧失活力。
即使经济迎来新一轮的繁荣,上一次、上几次衰退对“人”的影响却未见得消退。但这种影响难以通过实验来证实,而且也极其容易出现证实偏差。我们仅能尝试分析(哪些)经济变化,可能会引致(哪些)社会文化层面的变化。
他们年轻有为 他们无处可去
如果就业市场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岗位,失业率居高,年轻劳动力进入社会的第一步——找工作——就会困难重重。
而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在劳动力市场中原本就不是上选。观察发达国家的失业率数据,我们会发现,年轻人的失业率几乎永远是最高的。仅有的例外出现在德国和卢森堡,而那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美国各年龄段失业率(1990-2017)
来源:statista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
在经济危机袭来时,年轻人也明显地更容易失业。2013年,希腊债务危机时期,该国15-29岁的年轻群体失业率一度高达58.3%。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失业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没有工作”和“没有合适的工作”。前者受制于经济衰退或是增速放缓后,工作岗位的缺少;而后者在年轻群体中尤为明显,比他们的父辈接受了更高程度的教育的年轻人,不但拥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也希望在工作中更多地贡献价值,“无意义”“低级”的工作吸引力自然下降。
但是企业越来越不喜欢“年轻人”。企业主更看重已经拥有足够技能的成熟劳动力,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
回顾日本的案例,庞大的房地产泡沫,扭曲的人口结构,再加上固化的职场风格,都加重了结构性问题,让泡沫破灭后的翻身变得异常困难。而年轻劳动力最后是通过提升竞争力,重新回到了就业状态。
政府在其中的帮助不可忽视。企业未必会帮扶技术能力不足的雇员进行自我提升——事实上,企业多数不会愿意进行这种长期的投资。 共2页 [1] [2] 下一页 中国“千禧一代”消费能力有多强?全球奢侈品牌瞄准他们! 全球奢侈品瞄准中国“千禧一代“:年轻富有敢花钱 “千禧一代”面对的这些财务问题是他们的父辈未曾面对过的 蒂芙尼正在重塑以吸引更多千禧一代 雇主比以往更难招到人 薪资高不一定能吸引千禧一代 搜索更多: 千禧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