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生物的生物钟及行为举例
生物钟在协调生物体与周围环境周期性变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光线、温度、潮汐和季节变化等。有些动物更喜欢在白天活动,有些在夜晚更活跃,还有一些在黎明和黄昏时分更为精神焕发。这些规律的生物活动被称为生物节律,它们如同生命的旋律,与动植物的繁衍和生存息息相关。
在上面的研究中提到了一些例子,比如以褐鳟 (英文名Brown trout, 拉丁学名Salmo trutta)为例,它们在白天相对较少活动,而在傍晚到黎明时分,它们会变得非常活跃,专心觅食。这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食物,同时减少被其他掠食者捕食的风险。有趣的是,当资源竞争激烈时,主导地位的鳟鱼和次级地位的鳟鱼的觅食时间会更加有区别。
相似地,褐鼠 (英文名Brown rat,拉丁学名Rattus norvegicus)通常是夜行性动物,但为了躲避夜行性的赤狐(Vulpes vulpes),它们也可以变成白天活动。
然而,并非所有动物都能如此灵活地调整它们的生物钟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正如人类穿越多个时区时会感到时差一样,这种不适感也会出现在动物身上。尽管人类的时差只是暂时的,但动物的生物钟如果长时间与环境脱节,可能会对它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加速衰老进程,缩短寿命。
总的来看,生物节律在生命之树上普遍存在,并跨足各个生物层次。由于其在塑造物种生物学和生态学中的基本作用,作者指出,将生物节律性整合到化学污染研究中是必要的。更广泛地将生物节律性纳入生态和进化框架将对充分理解、预测和缓解化学污染的生态影响至关重要。这尤为重要,因为化学物质可能破坏生物节律,而反过来,生物节律也会调节化学物质的效力和毒性。此外,对生物时间学的更深入了解,包括超昼夜、昼夜和长周期节律及其组合,将有助于将数据收集与生物节律相一致,使化学污染研究中的效应方向和幅度能够得到准确推断。
来源:海洋与湿地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