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指出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
厄尔尼诺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往往会引发各地天气变化。
当前,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全球多地接连刷新高温纪录。据外媒报道,全球平均气温连续数天处于历史高位,在3日、4日连续两天出现“全球最热一天”后,5日的平均气温数值与4日持平,达到17.18摄氏度。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降水偏少,很多人认为这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出现紧密相关。事实的确如此吗?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对此进行了解析。
高辉介绍,今年入汛以来气温偏高,高温极端性强。进入夏季以来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5月28日至6月5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比常年同期偏早16天。华北、黄淮地区高温极端性强,共有86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或超过极端高温阈值,北京汤河口等26个国家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截至7月11日,今年以来中央气象台已发布高温预警43次,其中高温黄色预警27次,高温橙色预警16次。入汛以来降水偏少,空间差异明显。全国平均降水量23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1.2%。
“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快速增暖,进入厄尔尼诺状态。”高辉表示,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较快,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多模式预测,预计后期暖海温异常仍将持续发展加强,并将形成一次至少中等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已有的科学研究显示,中部型和东部型的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或气温有所影响。
“然而,对于地球系统来说,影响因子是极其复杂的,厄尔尼诺事件只是我国气候异常事件影响因素中的一部分,海冰、积雪等因素都影响气候。国家气候中心在做预测的时候,不会把厄尔尼诺事件或者拉尼娜事件当作唯一的参考因子,而是要综合考虑多个因子的协同影响。”高辉说。
高辉分析了近期北方高温事件成因,指出厄尔尼诺事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和其他因子协同影响的,不只是因为厄尔尼诺的出现。
高辉分析认为,近期北方高温主要有三个成因:华北高温主要在华北雨季前,为干热型高温,气象监测显示,连续8年,华北地区6月中旬到7月初都出现了高温过程;气候变暖、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导致华北高温日数显著增多;厄尔尼诺事件近期快速发展,同时受到中高纬度地区海温的协同影响。
高辉表示,国家气候中心将密切关注厄尔尼诺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来源: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李红梅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