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akra表示:“2023年,全球大米产量短缺的情况将增加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非洲国家等主要大米进口国的进口成本,并造成逆差。”
Gro Intelligence高级研究分析师Kelly Goughary表示,许多国家也将被迫减少国内库存。她表示,受逆差影响最大的国家将是那些已经遭受国内食品价格高通胀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土耳其、叙利亚和一些非洲国家。
惠誉解决方案的Hart表示:“受到了印度出口限制的影响,全球大米出口市场通常比其他主要谷物的出口市场更为紧张。”印度去年9月禁止出口碎米,Hart表示,此举是大米价格的“主要驱动因素”。
短缺问题可能很快会成为过去
然而,这种短缺可能很快就会成为过去。
惠誉解决方案估计,全球大米市场将在2023/24年恢复到“近乎平衡的状态”。这可能导致大米期货价格同比下跌至2022年的水平以下,但仍高于“疫情前(2015-2019年)平均值的三分之一以上,部分原因是库存在一段时间的大幅减少后得到补充”。
“我们相信,大米市场将在2024/25年恢复供应过剩,然后在中期内继续宽松。”
惠誉进一步预测,到2024年,大米价格可能下跌近10%,至每担15.50美元。
惠誉的报告预测:“我们认为,全球大米产量将在2023/24年度出现稳健反弹,预计总产量将同比增长2.5%。”报告认为,印度将成为未来5年全球大米产量的“主要引擎”。
然而,大米产量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报告警告称,尽管印度气象部门预计该国将迎来“正常”的季风降雨,但2023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高温和热浪预测将继续对印度的小麦收成构成威胁。
其他国家也可能无法幸免。
Goughary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和小麦生产国,其水稻种植区目前正经历2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她补充道,法国、德国和英国等欧洲主要水稻种植国也遭受了2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来源:智通财经APP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