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2024年“双11”期间,宁波地区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依旧以食品、美妆用品、保健品为主,这些畅销品来自102个国家和地区。宁波地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品类已覆盖近600项税号商品。
在山西,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自开通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业务以来,进口商品种类已超2000种,进一步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元化、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在北京天竺综保区、首都国际机场口岸快件中心的跨境电商监管库里,自动分拣传送带上,一件件进口美妆包裹整装待发,仓外数十辆卡车排队入区,一箱箱商品以最快速度送往消费者手中。2024年“双11”期间,北京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货值超8500万元,其中进口货值约5900万元。
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进口消费品1678.2亿元,创近21个月新高,环比增长14.4%。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2024年,我国对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其中出口和进口伙伴分别比2023年增加了1个和4个,对160多个伙伴实现进出口增长。
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跨境电商的发展与全球数字化浪潮紧密相连。这不仅体现在交易的高效和便捷上,更体现在供应链管理、海外仓布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深度技术应用上。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跨境电商企业以创新求变应对市场之变,不断塑造市场竞争新优势,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我国出台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带,推动自主品牌“触网升级”,不断提升海外市场拓展能力。
浙江义乌的小商品产业带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拓宽国际市场,实现小商品的“大出口”;广东深圳的电子产品产业带凭借技术创新和快速响应能力,在跨境电商领域构建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福建泉州的鞋服产业带通过跨境电商转型,直接对接海外消费者需求,提升了品牌国际影响力。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发展模式既有助于提升当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利用产业带内企业的集群效应,降低单个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体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平台开始通过智能技术优化物流流程,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未来,跨境电商将进一步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供应链全链条的数字化升级。
罗立彬表示,为了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外贸新优势,应在政策上继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大胆创新,健全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促机制。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关专家建议,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应对不确定性;企业则需要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的市场布局,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还需要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制定跨境电商国际规则,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机遇。
来源:经济日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