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文华路一家面食餐馆的老板认为,虽然机器人看似成本比雇佣厨师划算,但是厨师能处理很多突发的问题,这些是目前的炒菜机器人所不能的。此外,机器人损耗、故障、维修维护等相关问题也还需进一步明确解决方案。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餐厅走向智能化、自动化是大势所趋,尤其在养老院、学校食堂等用餐人数多、成本较低的使用场景中,AI炒菜机器人有极高的适配性,颇具应用潜力。
在享刻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震看来,现阶段不少菜品的标准化程度高,非常适合无人化操作。“机器人能保证餐品的出品质量与一致性,更利于标准化发展,同时降低人工成本,也能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食品卫生问题,以及减少人员烫伤、后厨起火等安全风险。”
传统厨师该如何应对?
那么,炒菜机器人能取代厨师吗?传统厨师又该如何应对智能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会员代表郑光和看来,AI炒菜机器人暂时还不能取代厨师,特别是技艺精湛的大厨。
在北京海淀区工作的淮扬菜厨师韩健告诉记者,机器人厨师完全取代厨师是不可能的,机器人可以将厨师们从一些粗加工或者大众化菜品制作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烹饪效率,但制作更高级的菜品或者研发菜品都需要真人厨师的参与。“这也鞭策我们要提高厨艺,增强自身的本领。”韩健说。
在久秉AI餐饮经理于钦玮看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能够创造新的岗位类型,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对厨师来说也是机遇。菜品研发、餐饮管理等方面需要更多相应的人才,真人厨师在烹饪创意和灵活性方面有着AI机器人无法取代的优势,如在照顾客户口感差异化和制作创新菜品等方面,可以通过不断尝试新的食材搭配、烹饪方法和调味技巧,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菜品。而“AI厨师”则更适合应对那些高频率、标准化的菜品制作需求,帮助餐厅团队减轻工作量。“‘人机’是一种协作的关系,而不是一方排斥、取代另一方的关系,AI工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帮助厨师在职业发展中找到更广阔的天地。”于钦玮说。
在北京一家餐厅从业的青年厨师王亿松表示,如今已经能明显感受到,智能化技术对餐饮行业带来的深刻改变,在他看来:“要想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餐饮服务,增强竞争优势,厨师群体应当不断学习新技术,研究新菜品,特别是提升掌握智能设备的能力,并了解行业发展方向。”
来源:工人日报 记者 刘兵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