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晴雨表之一,今年的“双11”在激发消费活力、挖掘市场潜力方面再次发挥出强劲势能。不过,和往年不同,今年“双11”期间,电商平台的竞争策略开始转变,不再热衷于传统的价格战、广告战等做法,而是把资源更多投入于补贴用户、补贴商家等环节,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同时通过技术赋能和服务创新,不断提升平台竞争力,驱动商业增长。
“双11”展现消费新趋势
作为每年规模最大的电商大促节日,通过商家和平台让利,“双11”让消费者在购物时享受到了价格优惠。从各家电商平台的成绩单来看,目前消费者更愿意为性价比、品质、智能、时尚流行等因素买单。
京东数据显示,受到AI大模型广泛应用的带动,很多人在京东平台上购置了具备AI功能的科技电子产品。京东“双11”期间,AI学习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AI电脑、AI手机、AI键鼠、AI音箱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100%,AI智能眼镜成交额同比增长200%。同时,科技新潮的消费电子产品受到青睐,游戏CPU、头戴式耳机、运动相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新一轮的以旧换新补贴也为“双11”期间的家电销售再添动力。京东“双11”期间,Mini LED大屏电视销量同比增长超6倍,包含省电空调、扫地机器人、烘干机、零水压智能马桶、功能沙发等在内的519个家电家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0%。在天猫平台上,9600个家电家居品牌“双11”成交翻倍,产生了一批成交破亿元的单品。
今年“双11”期间,京东国际各类进口食品持续上新,新品占比达70%,丰富的选择带来销售激增。京东国际发布的《2024年中国跨境进口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中国跨境进口电商行业已进入“升级发展期”,超过80%的消费者对购买进口商品感兴趣,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天猫“双11”始终是美妆品牌的主战场。数据显示,在今年“双11”期间,国际大牌备受青睐;国货品牌坚守质价比,表现依旧亮眼。新品牌则通过差异化竞争乘势而上,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展现出了极强的爆发力。
除此之外,天猫“双11”服饰品牌成交持续爆发,7062个服饰品牌成交同比增长翻倍,66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天猫服饰多次增发“降温补贴”,羽绒服品牌迎来集体爆发。首次参加天猫“双11”的新品牌也迎来成交高峰,多个新品牌成交均破千万元,反映出消费者对新品牌的认可和接受。
下沉市场消费潜力日益凸显
随着电商的日渐普及,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外,近年来三四线市场的消费升级才刚刚开始,电商正在加速向小城镇的“毛细血管”渗透,从而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
“双11”期间,下沉市场、县域经济的购买活力日益显现。
野村中国消费和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董季舟认为,品牌商家一定会在县域渠道上做更多布局,“我们看到很多品牌在线下完全没有铺到三四五线城市,但消费者还是可以在电商平台去购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另外,如何管理好线上渠道,品牌也会做越来越细的计划,这远远比他在线下疯狂铺店、开店这种方式要好很多。”
调研发现,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一样,低价和简洁仍然是下沉市场消费者主要的考量因素,82.6%的小城消费者最偏好“直降”的促销方式,65.2%的消费者偏好于“百亿补贴”;购物心态也趋于理性,82.6%的小城消费者会购入“确实有需要”的商品,73.9%的消费者表示因“价格便宜,且所购物品日后有用”,但也有17.4%的消费者表示购物时“受价格诱惑,不太考虑是否常用”。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