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的同比增速,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
当前,我国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连锁化率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21%;一批餐饮品牌如瑞幸咖啡、肯德基、喜茶等高速发展,加快拓店速度,大力下沉。同时,以蜜雪冰城、呷哺呷哺、甜啦啦等餐饮品牌为代表,掀起“中餐出海潮”,餐饮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通过在线预订、移动支付、智能点餐、数据分析等提升运营效率,通过线上点餐、外卖配送等方式拓展服务渠道。餐饮企业还积极创新经营模式,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营销活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等吸引顾客,进一步激活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推动细分领域如健康餐饮、快餐简餐、预制菜等增长。
与此同时,餐饮消费的新动能表现强劲。假日消费带动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节等节日带动下,餐饮业“假期效应”与“假期首日效应”进一步凸显。各地文旅与餐饮深度融合,如甘肃天水麻辣烫“吃货节”、浙江“百县千碗”非遗美食游,向游客展示了多元饮食文化,丰富了美食旅游消费场景和产品供给,形成消费新动能。
也要看到,当前我国餐饮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例如,市场结构过于分散,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依然普遍,数量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餐饮连锁化率相对较低,区域品牌、地方品牌居多,全国性品牌少,使得行业难以提升标准化程度、发挥生产规模效应、减少交易成本;餐饮企业数字化能力不足,在数字管理和决策、组织改造、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平台合作等方面有待提升;企业发展模式创新仍然不够,一些餐饮企业为了快速进入市场,选择模仿行业内的成功模式,导致产品和服务逐渐趋同,还有部分餐饮企业无法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使门店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成本压力不断加剧。对此,应针对性稳妥施策。
一方面,降低企业发展成本。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和良性循环的营商环境,为大大小小的餐饮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以规模化发展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避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过度扩张导致的规模不经济。支持发展“数字+餐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及智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来降低管理成本。
另一方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支持餐饮技能培训,从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劳务品牌、技能竞赛等方面加强餐饮人才培养。继续培育餐饮消费热点,鼓励餐饮与商贸、文旅融合发展,支持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区域特色美食品牌,培育、认定一批中华美食街区,打造“美食名镇”“美食名村”,提升从业者获得感。依法查处餐饮领域不公平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违规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支持绿色餐饮发展。
此外,提升餐饮业产品品质。实施地域餐饮品牌培育工程,加强对老字号餐饮品牌、饮食类非遗项目的宣传和保护,支持小吃企业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建立健全预制菜、小吃制作、原辅料种养、门店建设等标准。支持企业创新经营模式,鼓励发展乡村休闲餐饮。优化餐饮供给格局,支持社区设立早餐店、老年食堂等餐饮网点。创新餐饮消费场景,支持打造特色主题餐厅,支持餐饮企业与直播、电商、社交点评等平台合作拓展线上消费场景。 (来源:经济日报 王云平)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