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港珠澳大桥的联通不只有“港人北上”,加上中餐出海热潮,内地餐饮品牌“南下”颇为普遍,许多内地餐饮品牌将香港作为出海第一站,也丰富和增加了香港市场的餐饮业态和融合。
目前,包括有绿茶餐厅(香港首店于8月31日正式营业)、霸王茶姬(待开业)、太二酸菜鱼、农耕记、遇见小面、西塔老太太、四季椰林等在内的多个内地匹配已经陆续到香港开店。
茶餐厅作为香港的餐饮和文化地标,其命脉也与整个香港餐饮、香港文化息息相关。当整个香港餐饮市场整体下滑时,茶餐厅也很难独自繁荣。
04
深耕内地多年,
茶餐厅的没落有其必然性
恰如前文所说,港式茶餐厅在内地市场铺开,带动了内地茶餐厅文化的流行。
在这期间,从港式茶餐厅、到“新式冰室”的崛起,我们看到了茶餐厅的品牌更迭、模式、产品的焕新升级意识,从九龙冰室、克茗冰室、到文通冰室等品牌登场,内地的茶餐厅又热闹了。
但如果是“新瓶装旧酒”,便只能引领一阵热潮而已。
茶餐厅的没落,一大关键原因是“同质化”:
大部分茶餐厅门店整体装修局限于港式怀旧风,风格大多雷同。曾经,港片风靡国内市场,70后、80后的人们对港式风情有独钟,而批量制造的网红风,消费者显然审美疲劳了。更难带动的是更年轻的流量,因为00后群体并非那一批港风怀旧人。茶餐厅起势于港风,却也落寞于港风。
模式接近、菜品同质化严重。拿过菜单,映入眼帘的便是茶餐厅特有招牌菜:黯然销魂饭、招牌暴富漏奶华、小熊冻柠茶、瀑布猪扒包、叉烧滑滑蛋饭......菜品相差无几。
如果是作为下午茶,尚且是一个合理的用餐场景。倘若作为快餐,整体偏甜腻的口感、人均50以上的定价,对大部分打工人而言没有吸引点。当品牌定位无法拥有更精准的客群,说复购又谈何容易?或者说,轻奢茶餐厅“不是年轻人的菜了”。
诚然,对于真正了解港式茶餐厅顾客来说,他们觉得“千篇一律的港式茶餐厅,口味已经不再正宗了。”其实,除了太兴、翠华等香港茶餐厅品牌,内地其他大部分茶餐厅并非源自香港,比如广州的九龙冰室、文通冰室、深圳的克茗冰室、北京的新紮师兄冰室等。而为了满足内地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需求,在保证港式茶餐厅招牌菜品的同时,对菜品、形式、口味等进行升级。
升级是必然,但产品品质更要坚守。
实则,菜品的正宗与否,实则只是个噱头。核心是要创新,品质和服务过硬才是长久保证。“他虽然火,但没质量就活不了多久,而活多久也取决于它的质量能保持多久。”业内人士说道。
实际上,茶餐厅并不属于大赛道、大品类,我们看到现在大部分茶餐厅、冰室品牌的规模也不大,基本保持在几十家。品牌们的开店关店、规模收缩是品牌探索市场的动态,也是常态。
毕竟,市场有限,茶餐厅品牌要想做大规模实属困难,一旦开放加盟放大规模,必然面临对地方分店在品控、经营管理等全方位的难题。
05
茶餐厅,也在变
8月2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表最新的食肆收益及购货额临时数字。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食肆总收益为55068百万港元,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以价值计上升0.1%,以数量计则下降2.7%。
其中,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快餐店的总收益以价值计及数量计分别上升6.9%及3.5%。尽管香港食肆业务面临压力,但整体来看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香港餐饮逐渐恢复,对于茶餐厅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信号,而内地愈发激烈的餐饮市场,也让不少茶餐厅迭代升级、积极谋生。
刚进入内地市场时,翠华就通过将卡座变为大圆桌、增设包厢等途径,树立了品牌的高端化形象。
如今,这一“求变”的基因在不少茶餐厅身上得到了延续。最近,文通冰室的小程序显示品牌菜单上新,但其朝阳大悦城店显示“已打烊”,内参君致电文通冰室(长楹天街店),工作人员称朝阳大悦城门店正在升级,包括后厨装修、增加新菜品等。
大众点评显示,新紮师兄冰室直接标明“现点现做,拒绝预制菜”,门店也不再局限于港式菜品,今年4月份,还增加了白灼东山小管鱿鱼、紫苏牛蛙煲、猪手煲凤爪等热菜。西直门凯德店进行了重装升级,并于8月1日焕新开业;合生汇店于昨日升级改造,预计9月中旬开业。
正如九龙冰室创始人Jojo所言,“冰室的可塑性很大,不像一些大单品,它的名字决定了它的品类。冰室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综合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做调整,不能说我们坚持做了自己,我们就不变化,这是不行的。”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