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不断深入,跨境电商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衡量一个国家数字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尺。在前不久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集(2024年)》中,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案例成功入选。青岛的跨境电商起步不算早,但后发先至,一个面向东北亚、辐射全国的跨境电商综合枢纽正在加速崛起。
分拣、验货、打包……8月16日,在青岛狼王发制品有限公司产品仓库,工作人员正忙着发货。“这些订单都是当天线上销售渠道发来的。”该公司总经理刘晓振说,“我们的产品主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美国市场,这几年销量增长很快。”
青岛跨境电商获批较晚,发展初期并不顺利,曾导致不少企业弃青南下。对此,青岛奋起直追,2021年、2022年连续两次蝉联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成效明显”一档城市。海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备案跨境电商企业2361家,占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的十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规模约569.3亿元,同比增长23.8%。青岛跨境电商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
发力“中途跑”
在跨境电商业务发展之初,青岛起跑慢了。2014年,当上海、重庆等5个全国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发展两年之后,青岛的保税备货运营资质还没有获批。而这“落下的一步”,也导致了不少企业和创业者的离开。
“2015年,我们把仓库、设备、人员都备齐了,却因为保税备货政策缺失无法开展业务,只能忍痛搬离。”唯品会青岛保税仓负责人王洪江说。类似的“离别”也发生在不少创业者身上。马瑞龙是一名“95后”,在青岛读大学时就从事跨境电商创业,毕业后他本想留在青岛创业,却因政策欠缺不得不选择离开。
所谓保税备货,是指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提前集中采购进口商品,将货物统一由海外发至国内保税仓库,无需立即缴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清关时再缴税即可。保税备货有助于降低企业采购和物流成本,大大缩减消费者消费成本和时间,成为跨境电商企业进口业务的重要选择。面对起跑失利,青岛立足自身毗邻日韩两国的区位优势,努力提前做足功课,力求实现后发先至。
2015年,青岛开始“大练兵”:同年7月,青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完成保税备货业务测通;2016年5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物流园区完成保税备货业务测通;2016年9月,全国首个以海运为特色的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在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青岛进一步加快跨境电商整体布局。在西海岸新区按照“一园六中心、一区多功能”的整体规划,陆续打造了保税物流中心、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等,从保税仓储、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方面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服务。
在政策并未到位的情况下,青岛这一系列举措颇为大胆,却提前把基础做实。2018年,青岛终于正式取得保税备货运营资质,跨境电商企业开始“回流”。2019年9月,唯品会重新进驻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京东也选择在此落户;时隔半年,马瑞龙带着团队回归,将公司总部设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全球70%的假睫毛产自青岛平度,此次回迁让我们的物流时效提高20%,成本节约几百万元。”马瑞龙说。
由此,青岛看到“中途跑”再发力的可能。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青岛出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做优做强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海外自主品牌等,扶持力度在同类地区中位于前列。如今,仅青岛西海岸新区就集聚跨境电商相关企业100余家,一个涵盖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商及衍生产业的“买卖全球”生态圈在青岛初显雏形。
追求专业服务
2023年“双11”期间,落户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多家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订单量突破105万单,同比增长3倍。与之相应,青岛口岸顺利通过了瞬间高流量的考验,105万单均实现当日通关。
跨境电商一单产品要通关,牵涉环节很多。青岛口岸能实现当日通关,得益于建立了专业化的服务体系。青岛青保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阎正介绍,由于跨境电商具有碎片化、小批量、高频次特点,需要一个专业化平台做综合性服务工作。2022年5月,青岛将原有保税港区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升级为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公服平台),使其成为全市统一的“跨境电商线上公共基础设施”。
阎正说,公服平台具备一项格外重要的能力——作为海关三级数据传输节点,可以为进出口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数据申报和交换等服务,将企业原始数据原封不动报给海关及相关监管部门,供其判定与校验。
在此基础上,青岛搭建起跨境电商六个体系,即信息共享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智能物流体系、电商信用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通过体系建设,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使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便捷。阎正说,公服平台还能为商家、企业等提供全程服务,包括跨境电商的资质申请、备案、通关、回执以及管理咨询、产业规划、金融服务等。
青岛海诺瓦型材制造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滕吉旭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生产PVC发泡挤压建筑型材的制造企业,他们在公服平台帮助下进入跨境电商新赛道,去年完成了首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目前公司已将跨境电商出口作为主要业务板块,出口额达1.5亿元。”滕吉旭说。
随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下半年,青岛口岸得到各大跨境电商平台认可,进口品类增至1400多个。2023年,全年通关单量由最初的9万单涨至1400万单。阎正说,为保障电商平台大促,他们对公服平台进行个性化技术参数调整,日均通关交易可达300万单,稳定性与效率远超电商平台之需。
随着跨境电商业务量激增,青岛又衍生出新的专业服务。水发上善(山东)发展有限公司跨境电商部负责人沈柯说,他们做的是跨境电商综合服务,除服务青岛本地企业外,还将服务延伸到途经青岛口岸通关的内陆企业。其中,曹县有数百家做传统贸易的木制品企业,通过提供跨境电商服务,他们已帮助数十家企业实现转型。从曹县至青岛口岸的公路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较高,他们便协调有关部门于6月底开通了铁路专线,可节省成本40%,提高时效50%。
针对跨境电商企业资金不足问题,有些物流服务商还通过仓储供应链金融方式提供融资服务。青岛百盛云通跨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关务经理祝德明说,他们是多家主流电商平台的指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依托数字化系统,供应链金融机构可以直观看到商家仓内的货物情况,由他们提供监管服务,撮合双方达成融资。目前,他们已经与5家供应链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服务了30多个商家。
随着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人才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为搭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青岛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各类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每年可以输出专业人才3000多名。
据了解,青岛已连续5年举办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大赛,每年的参赛队伍都超过100支。同时还举办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双选会,畅通人才供需渠道。青岛市商务局局长王志俊说,把商客请进来只是开始,留下来发展好才是关键。只有把专业化的服务保障到位,才能在跨境电商领域中跑出加速度。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