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杯装火锅模式,更为低调务实,凸显火锅产品,目的就是让顾客更加轻便地“吃”火锅,也不再打出“边走边吃”的概念。
其三,产品上更加贴近火锅这个品类。之前的火锅杯虽然名称上有火锅,但是由于产品概念复杂,火锅元素特点不够明显,消费者更愿意将其定义为“麻辣烫”。
而在现在的杯装火锅中,从锅底到蘸料,保留了火锅最有识别度的部分,让品类更加贴近火锅。
火锅杯有望翻红吗?
上海的一个叫“七口辣”的品牌应该是目前最主流的品牌,有86家门店,外卖平台上附近两家店销量分别是5000+和3000+。创始人在小红书里写道“用美式快餐的模式卖中国火锅”。
惠州有“钱与火锅杯”,20+元实现火锅自由,包装很像柠檬茶,设计了刮刮卡的互动模式,同时菜名也很有年轻气息,比如“一富解千愁麻辣杯”、“福瘦双全清汤杯”等等。
前程市井一人食火锅杯,定位“牛油火锅便当”。很明显把火锅变小、变快、变便捷。
李杰一家三口火锅杯,人均15元,4种汤底,不大的门店用复古港风装修,还有旧电视等怀旧装饰,也算是重庆火锅届跑出的一个新物种。
……
内参君认为,火锅杯有机会翻红,取决于几个因素。
一是切中了目前的消费趋势:消费降级、需求升级。
一方面,人们在吃吃喝喝上花钱更为谨慎了,消费在降级,但是需求在升级。这种大环境下,唯有性价比,匹配弱消费。顾客“既要便宜又要品质还要体验”。杯装火锅在性价比方面,比传统火锅更好;在体验方面,又比麻辣烫更优。人均30-40元吃到火锅,对于年轻人来说十分划算。
当麻辣烫“贵”到吃不起被吐槽的时候,换种思路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二是火锅内卷之下的“瘦身”新出路。
火锅赛道是“卷王之王”,头部品牌纷纷寻找新出路,今年的“求变”行为格外明显,比如海底捞测试的多个新副牌。而且,从食材到锅底,价格带来的“风波”似乎一直没停,也说明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一步步提高。今年,小火锅的兴起算是一个“瘦身”苗头,前段时间,《人均40元小火锅,杠上海底捞》也成为行业热议的现象。杯装火锅悄然成潮流,是在旋转小火锅的基础上再一次“瘦身”,用把火锅彻底“变小”。
三是“一人食”的需求量变大,越来越多的品牌关注到“一人就餐”的需求。
曾几何时,大家对一人食的古早印象是“凑合吃”,而新时代下,“一人食”群体并不会因为独自一个人而对吃饭敷衍了事,他们对食物、对场景、对氛围、对情绪等也有着独特的追求。
百度指数显示,2023年,关于一人食这个关键词的讨论成爆发式增长。《2024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显示:外出就餐以小型聚餐和一人食为主流:其中,工作日以一人食就餐为典型,节假日以2-4人的小型聚餐为主。
◎图源:百度指数
事实上,火锅一直在尝试变小、变快。前有“火锅便利店”、“无人火锅”的诞生,试图从效率上有所提高;一年前市场又掀起一阵“小火锅”的热度,桃娘下饭小火锅、香漫谷泰式小火锅等是当时的“代言人”;而现又有杯装火锅的翻红。同时,还包括海底捞尝试的“下饭火锅菜”,也是想借助火锅的基因,进军快餐市场……
无论形态上怎么变,其本质都是火锅品类在效率和体验两个维度尝试平衡——既要高效率,也要保留价值感和体验感。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火锅要么是走“怂”的路线,放大社交属性,放大体验感,以此提升价值;要么是走“变小、快捷”的杯装路线。
不过,杯装火锅的品牌化发展还不够明显,这一次“翻红”到底能红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