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购物中心正在起变化
“小店上楼、大店下楼”
购物中心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小店上楼、大店下楼”或者说“快餐上楼,正餐下楼”。
一些原先在购物中心B1层的小吃快餐门店,进入正餐楼层,更多低客单价餐饮正在向楼上转移,同时,正餐品牌也“下沉”到更多楼层,甚至是购物中心的底层。
这不同于以往购物中心开店规律。购物中心的运营方,掌握着各个品牌的“生杀大权”,由他们定义着不同楼层的调性, 规划不同铺位的业态并定向招商。
为什么快餐上楼、正餐下楼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又会给餐饮品牌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餐企逐渐掌握“话语权”
核心的原因自然是,餐饮的地位不断提高。
在过去,餐饮只是商场业态的补充,即使在进MALL运动前期,餐饮入驻商场也是难上加难,有强大的品牌势能还不够,还得托关系,找对人。
但随着消费主体的迁移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餐饮成为了流量担当,一份针对80后、90后消费者的调查显示,“去商场的人里,81%是去餐饮。”
于是,各类餐饮品牌得以入驻更多的楼层。就连全球店王SKP,也在去年收拾了五楼家具区,在东北角圈出一个位置,开出五家餐饮新店,带动客流向冷区流动,提升其他铺位租金回报率。
餐饮成为了吸引顾客的磁石,成了激活流量的关键。餐饮和购物中心的融合度进一步加深,几乎每一层都有餐饮门店。
拿朝阳大悦城举例,其第2层定位为“姿彩”,经营“设计时装、时尚鞋履、潮流配饰”,但奈雪的茶去年底将楼外店迁于此。IN_JOY和悦界的中心区,也留给了餐饮品牌。
眼下的原因是,购物中心的空铺率在增加。
一些城市购物中心的数量已经近乎饱和,经过三年疫情的洗礼,空铺的情况就更加严重。
“业态不够餐饮来凑”,商场内餐饮招商相对容易,在点评网站和社交媒体的帮助下,这些新开出的餐饮门店也能更快被激活。
针对空置面积,一方面,购物中心设立出各种各类“主题街区”,试图聚集餐饮店、聚集烟火气、聚集客流。
新开出来的一些主体街区装修原来越豪横,也越来越多元,不仅有小吃快餐、茶饮咖啡,甚至也有占地面积在几百平的火锅、烤肉、大鱼和小虾都记挤在一个池子里。
合生汇B1、B2层也集结了像西贝莜面村、很久以前羊肉串、海底捞、珮姐老火锅等大型正餐,将门店开着这里并不会让人觉得很“low”,反而更平易近人。
另一方面,购物中心将一些撤离出的大店拆分成小店,引进小吃快餐品牌,减少空铺率,改造成本也相对较低。
除了一些新兴的消费品牌,选择这里开出形象店、旗舰店,来获得高的品牌势能,一些长期开在B1、B2层的餐饮小店,顺势上楼开店,试图形象升级。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