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时期,会员店、有机超市、折扣店等新业态纷纷涌现。这些新业态零售商通过准确定义消费者需求、深入上游供应链定制开发,开拓了丰富的自有品牌商品池,巩固了与传统卖场的差异化定位,从而取代“一站式购齐”的卖场业态,成为市场的主要增量。与此同时,区域零售商纷纷对卖场开启本地化转型升级,以抵御市场竞争。为防止核心人才外流,零售商们还开启组织文化建设,以形成转型的“自驱力”。
正是这些“护城河”的建立,使得美国零售商可更从容地迎接互联网冲击期,通过数字化能力建设进一步升级零售内功,开启全渠道经营时代。
而中国实体零售短短三十年从“跑马圈地”时代,直接跃入了全球范围内最猛烈的线上渗透。新零售、新模式、新业态在资本加持下叠出不穷。中国商超行业发展高速“快进”之下,由于“现代化零售管理、顾客洞察体系落地、组织文化建设”三项核心能力的缺失,难以在高速变化的市场中及时做出有效调整。
报告研究认为,传统以集货为主的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的消费者。美国等其他国家零售商在进入业态分化期时,已夯实了零售核心能力基础,从“货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零售商也亦亟需完成从“货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型。即从消费者出发,为其提供差异化商品及服务体验的零售模式,零售商主要通过规模化扩张下的经营效率提升获利,精准顾客洞察及稳定客流的掌控是其核心资源。
基于此,报告总结了是从“货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转型之道。
一是,源于人(of the people)—顾客洞察实体化:源于顾客洞察,将需求系统性地转化为差异化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以美国、英国为例,精准定位目标客群、实现“零售品牌化”的零售商在过去10年中的增速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二是,惠于人(for the people)—精益管理现代化:打造流程体系,在价值链上的各环节增效降本,将价值回归顾客的能力。
报告认为,现代化零售管理不仅是数字化,更是端到端的流程重塑:端到端数据透明性、高效“人机结合”、全流程重塑。
以商品管理为例,全球领先零售商多已实现“统采分销”的集约化管理模式,由中央采购组织追踪商品数据表现、由前线业务人员补充市场洞察,系统性落实“千店千面”。这种兼顾规模效率及顾客体验的经营模式,使零售商可摆脱人员管理宽幅的限制,实现规模化复制。
三是,成于人(by the people)—组织文化自驱化:重塑企业文化、雇主品牌、和人才梯队,形成敏捷开放、内在自驱的变革土壤。
报告提出,组织文化建设建设需把握三个要诀:保持企业“文化初心”、适应业务需求的组织架构调整,以及注重“雇主品牌”建设。
未来,中国商超企业,面临的是消费需求多样化、更有个性主张的消费者。企业需要回归本质,以消费者为核心,从围绕“货”的集合全面转向围绕“人”的经营,不断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附件:《区域零售研究报告:打造中国“人本主义零售”》报告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