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餐馆变超市”
既有创新,也有无奈
在过去的十年里“餐饮零售化”绝对是个热门的话题,尤其在疫情的三年间,“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很多头部品牌的标配,今年全行业All in预制菜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餐饮如此热衷零售,既有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因为“现实所迫”。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参与调研餐企的房租及物业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这三项的增速,分别达到了3.39%,2.1%,3.69%,长期的“三高一低”已经严重制约着餐饮行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餐饮企业还饱受“用工荒、招工难”之苦,据相关数据显示44.86%的火锅店老板表示“服务员难招”,56.16%的火锅店老板表示“人员成本高”,火锅行业一线员工的流失率高达22%。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
“超市风餐厅”利用了“零售思维”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减少食材损耗、优化经营效率。如今随着“超市风餐厅”的盛行,“餐饮零售化”也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0阶段,“产品为王”,以颐海国际的火锅底料,广州酒家的月饼,呷哺的火锅蘸料等为代表的大单品时代;
2.0阶段,“渠道为王”,“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布局,商超、便利+传统电商(天猫、京东、小程序) +社交电商(抖音、小红书)+私域等;
3.0阶段,“体验为王”,用零售的逻辑改造餐饮,从“非标品”到“标品”,从坐下来扫码点餐变成推着车自助拣货,从等菜上桌到自己动手。
在“超市风”盛行之前,餐饮与零售结合最好的,其实是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以及T11、菜鲜果美为代表的高档生鲜超市。盒马先通过餐饮的“大牌小店”为零售引流,逛吃逛吃,门店还有现捞的大海鲜加工。其后加码自营,推出“盒马火锅”,消费者可以推着购物车采购牛羊肉、海鲜冻品、火锅预制菜,再到就餐区食用,还有“鲜切肉铺”等业态创新,属于餐饮的壳+零售供应链的核。
如今餐饮“反攻”零售,“零售的壳+餐饮的核”,走的是“餐饮+零售”,用零售的体验带动餐饮的增长。当然“餐饮+零售”也不只“超市风餐厅”这一种模型,前阵子西贝推出了集合了“美食广场+美食课堂+美食超市”的贾国龙美食市集,可以看作是“餐饮+零售”的一种全新尝试。
尽管“超市风餐饮”看起来很美好,解决了不少行业痛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
管理难度大,从“非标品”换成了“标品”后,组织结构、SOP,标准化都有很大的变化,餐饮老板要掌握“餐饮+零售”两套经营逻辑并非易事;
品类的普适性有待考验,举个例子,为什么“烧肉超市”这个品类最先在沈阳、徐州等地发展起来,原因就是沈阳、徐州、淄博等地本来就有自助烤肉这个业态,当地食客的烧烤技艺整体水平高,而其他区域的消费者在动手的时候很容易烤糊烤焦,影响口感和复购(电烤稍微好些),而且自助还会拖长消费时间,影响翻台率;
加盟问题,像是酒水便利店的加盟项目,看起来人工少投资小,但实际上每间店的SKU数量至少100+,整体库存压力大,尤其是啤酒精酿便利店,淡旺季非常明显,夏天才是营业高峰,冬季销售压力很大。
04
写在最后
“用超市的形式做餐饮”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早在两年前就曾有一些烧烤品牌尝试过,两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不仅品类的范围越来越大,经营的思维较两年前也有了不少的迭代与升级。
与过去几年靠着审美、流量或者渠道红利等“外部因素”发展起来的品类相比,“超市风餐饮”是通过“内部优化”,调整产品、组织结构和运营思路,来解决人力、食材、房租等成本问题。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餐饮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增量变少,成本高企将是“新常态”,这将促使餐饮企业纷纷“向内寻找利润空间”,而“超市风餐饮”适时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餐馆变超市”,到底是噱头还是出路,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翟彬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