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前置仓模式到底行不行?
平台到家模式的生鲜品控得不到保证,影响用户后续购买期望;社区团购模式虽然履约成本较低,但实际在供应链仓储建设、激活用户、维护团长等方面成本较高;店仓一体模式既要承担门店成本,又要承担线上仓储配送的成本,总成本较高。前置仓,作为近年零售行业较为热捧的仓配模式,成为了一种仓配解决方案。不少生鲜电商开始采用这种模式,首先是因为考虑到生鲜品类的特性。生鲜的消费具备高频刚需的特点;对“新鲜”有较高要求,产品存放时间过长会降低其风味;生鲜消费具备一定的随意性,消费者更期望自己的需求能够被即时满足。
但目前生鲜电商行业前置仓模式的盈利仍处在困难期,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成本问题。相比其他模式,前置仓规避了一些成本,但也需要额外的部署,以实现生鲜产品更快、更好的运送,所以本质上需要更长的盈利周期。前置仓的建设一般需要设置常温区与冷藏区,需要配备一定数量人员运营及配送,每月固定支出较高。与此同时,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对冷链的要求会更高。如果将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又将不利于新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市场占有率的降低同样使前置仓无法走出盈利困境。只有该模式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同时优质的服务将用户粘性提升到足够水平,市场才可能愿意为额外成本买单。
其二,市场选择的限制。前置仓虽然在选址与面积上具有弹性,却只限于东南亚经济较为发达、平均收入较高的地区,而其他市场的开发难度较大。因为只有针对发达地区的用户群体,前置仓才可将生鲜品质与运送效率放在首位,适当提价。而新兴经济体和经济体中的农村地区最注重的是性价比,生活节奏慢,对时效性要求不高,不情愿为节省的时间或产品的品质付出更多成本,这就使得前置仓市场市场开拓空间受限。
03
东南亚生鲜电商何去何从?
东南亚的生鲜电商市场无论是冷链物流还是仓储基础设施都尚不健全,更不能依赖简单复制普通品类传统的电商模式来谋求发展。
首先,从降低履约费用这个角度来看,生鲜电商的思路当然是提高客单价,在定价暂时没什么提高余地的情况下,提高渗透率和复购率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通过营销来助力。
其二,前置仓是离用户最近的分布式经营中心和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对消费者绘制更清晰的画像,预测更准确的流量,以流量为核心更准确地进行商品采购,更及时地调整商品品类和数量,实现“千仓千面”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其三,更深刻的变化应该来自科技的进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对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由流量数据拉动供应链运营才能真正实现降本增效。目前的技术应用还能没让毛利润有多大起色,所以科技创新的脚步还要加快。
其四,多路径提升盈利能力也是一种思路。就和其他行业一样,生鲜电商也完全可以“不拘一格”,不只是卖生鲜,有些店已经在通过预制菜等商品来引流,也获得了不错的结果。结合客户需求,创新运营流程,积极拓展新业务,不固化前置仓的职能,随时准备好前置仓的转型升级是永远不会错的路子。
最后,生鲜这种产品比较特殊,是关乎民生的“菜篮子”问题。如果生鲜电商可以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公共属性,通过和当地银行签约等方式来保证融资,那么利用前置仓模式实现运营利润转正,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来源:亿欧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