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这些外部因素都拿掉,它们就会成长很慢,甚至可能永远跑不出来。
每个成功的品牌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随着时代的变化,等红利消失了,企业也就遇到了增长瓶颈。
2、错把红利当能力,急于求成、路径依赖
除此之外,曾经的成功是最大的荣耀,也是企业最大的束缚。
第一代成功的餐饮企业家们已经站在了整个行业的巅峰,很容易就心态飘了,错把红利当能力,认为企业的成功全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因此,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他们还习惯于依赖过去的成功路径,按照过去的成功方式去做,产生了路径依赖。
但如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曾经的核心竞争力无法迁移,重复过去的经验很难再做出第二个海底捞或西贝。
就如张瑞敏说的:“企业要么进化,要么僵化,二者必须其一。所谓僵化,就是作茧自缚,用昨天成功的经验来指导今天的工作,这就是世界500强寿命越来越少的原因,因为时代发展得太快了。”
除了路径依赖之外,第一代成功的餐饮企业家们还特别容易掉入急于求成的坑,因为他们有着非常多的资源,习惯于用大量的资源去 “设计” 新品牌,试图猛吃 “补药”,一步到位,想要新品牌几年时间内就开出成百上千家店。
但优秀的原创品牌绝不是“设计”出来的,它们都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摸索与打磨。海底捞、外婆家、九毛九,它们无一不是在当地经过了长达数十年的摸索和打磨,才在一个合适时间点里完成爆发。
3、奉行机会主义,宏观洞察力较弱
另外,很多餐饮企业家的目光都局限在当下的风口,奉行机会主义,因此,什么火了做什么,餐企一窝蜂地开咖啡店、开奶茶店、开快餐店、做预制菜。
但当一个企业达到上亿营收的规模时,只追求机会主义是相对短视的。
这要求企业家有宏观洞察力,得站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品类发展阶段等全局去观察分析。
何为宏观观察,智胜战略咨询创始人寿文彬的视角或许能给我们餐饮人一些启发:
“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处于野蛮高速增量的阶段,就很容易出商业枭雄。就是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处在升级转型的阶段。就容易诞生一大批新的窗口机遇,莫名其妙的,就缔造一批新的财富神话。
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处于低速增长,供大于求,严重内卷衰退的阶段,就容易出”经营大师”。因为在一个存量市场,变量很少,就只有向内要效益了。
比如80、90年代的日本就诞生了大量的,例如,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稻盛和夫(京瓷公司)。丰田英二,(丰田公司)等等优秀企业家,他们被称为,”经营之神”。
其实核心就是精细化运营管理。
这或许就叫,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吧。”
小结:
的确,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时代难以复制,成功亦难以复制。
曾经,中国餐饮赶上改革开放40年高速发展的时代,商场红利、传播红利、品类红利下,造就了一批成功餐企。
如今,时代正在骤变,各种红利褪散,迫于增长的焦虑,几年前头部餐企就纷纷开副牌尝试寻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结果却大多数折戟沉沙、反响平平。
“扶不起”的副牌背后,有第一代成功餐饮企业家的局限,更有时代的不可捉摸,而这种不确定也给了更多新时代品牌出头的机会。
来源: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