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背景,不少国际美妆企业通过抛售大众品牌、推出或收购高端品牌,进一步加码高端化布局。
比如,2021年以来,资生堂相继转让了个人护理业务,其中包括水之密语、珊珂等10个平价个护品牌,还出手了bareMinerals、BUXOM、Laura Mercier三个彩妆品牌。今年7月,资生堂在中国市场推出全新男性个护品牌SIDEKICK侍刻,入局男士高端局,并将其视为重要的增长线。
早在2020年6月,雅诗兰黛集团旗下两大高奢香氛品牌KILIAN凯利安、FREDERIC MALLE馥马尔香水出版社在上海同开中国首店。今年,其又引入了高端护发品牌Aveda艾梵达。
无独有偶,日前,欧莱雅旗下奢侈美容品牌凯芮黛Carita也官宣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于8月1日在南京徳基广场开设亚洲首家精品店,北京SKP专柜也同日开业。
04
数字化/提价系增长两板斧
在这些业绩上涨的国际巨头中,数字化转型以及终端提价,成为业绩增长的两板斧。
欧莱雅在半年报中表示,业绩增长离不开电商渠道的运营优势。今年6·18期间,在天猫平台,欧莱雅旗下六大品牌进入了各细分品类销售排行榜前12名。其中,巴黎欧莱雅在美容和护肤方面排名首位;卡诗在护发领域排名首位,而3CEStylenanda高居彩妆热销榜榜首。欧莱雅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巩固在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和意大利等市场的电商业务。
联合利华也在财报中指出,2022上半年,电子商务销售额从2016年的2%增长至14%。目前,公司的五大战略之一仍是引领渠道改革。Natura&Co同样表示,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将在今年下半年落实,同时还会对数字化平台进行投资。
据公开报道,因疫情和俄乌冲突导致的原材料短缺以及物流成本上升,化妆品行业制造成本或将上涨25-30%。因此,在电商之外,涨价也成为了保障业绩的一种手段。
联合利华表示,在第二季度,公司的基础销售额(USG)增长8.1%,基础销量(UVG)下跌2.1%,基础价格(UPG)上涨11%,整个上半年,这三项则分别上涨了8.1%,下跌1.6%以及增长9.8%。
“价格上涨是应对高通胀以及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联合利华指出,尽管公司已给产品提价,但是面对原材料上涨以及物流成本的上升,今年全年的利润率仍将受到冲击。
宝洁也表示,将在9月份提高某些商品的价格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欧莱雅也或在下半年提高产品价格应对生产成本的上涨。
今年1月,雅诗兰黛已经上调过产品价格。雅诗兰黛集团首席财务官Tracey Travis当时公开表示,为了应对通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上升,集团将于7月至8月对产品价格进行再次上调。根据市场反馈,雅诗兰黛已经从7月开始了新一轮涨价,涨幅普遍在10%以内。
同时,欧莱雅集团旗下高端品牌赫莲娜、LVMH旗下高端品牌娇兰,也于上个月进行了调价。
05
全年业绩能否破万亿?
上半年的成绩单已交出,对于下半年的走势,这些国际美妆巨头呈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态度。
以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企业,对全年预期保持乐观。
宝洁在财报中指出,预计2023财年的整体销售额将比上一财年增长2%;预计2023财年的内生性销售增长在3%至5%之间。按照当前业绩推算,2023财年,宝洁的整体销售额或达817.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15亿元)。
联合利华此前对2022年基本销售额增长预期范围为4.5%至6.5%,但目前看来,预计全年销售增长将高于该范围。拜尔斯道夫也表示,第三季度中国增长预计达到两位数。目前,其正在加强与京东的合作,有信心未来在消费者业务部门取得不错的增长。
基于对下半年疫情反复的担忧,以雅诗兰黛、资生堂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则下调了全年预期。
雅诗兰黛财报显示,其预计今年报告的净销售额将比去年同期下降10%至8%,有机净销售额预计将下降6%至4%。
资生堂则已经将2022年度预期净销售额从1.07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5.4亿元)下调至1.0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2.9亿元),预期核心营业利润则从62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88亿元)下调至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9亿元)。
花王也表示,将公司2022年度销售额从1.5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82亿元)下调至1.4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42亿元),但同时,花王也将营业利润预期从1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上调至1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96亿元)。
高丝虽然并没有下调其2022年度预期销售额,保持在29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但是却将营业利润从22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下调至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
据化妆品观察粗略整理,按照上述企业全年预期,这15家企业全年整体业绩或有望破万亿。
来源:化妆品观察 文/王勇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美妆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