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物流不畅、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在面临诸多挑战的2021年,我国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不仅经受住了疫情考验,而且打了一个“漂亮仗”,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20.1%。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的当下,市场普遍关注,势头正猛的跨境电商将有怎样的新动作?与之相关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和金融机构,又该如何抓住RCEP红利,实现关键一跃?
“亚太地区本身具有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RCEP的生效将有利于跨境电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银行业的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邓宇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国内银行将给予跨境电商更多的关注,降低其运营成本、控制支付结算风险将是主要发力点。
加大力度 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
作为我国新兴贸易业态,跨境电商近5年规模增长近10倍,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影响深远。实际上,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跨境电商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于7月和10月相继发布,助力跨境电商快速发展。
近日发布的《意见》提出,增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育一批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地区)。进一步发挥海外仓带动作用。积极利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等,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海外仓高质量发展。鼓励具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建设和使用海外仓的金融支持。
据了解,作为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海外仓是新型的外贸基础设施,也是带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据商务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海外仓的数量已超过2000个,总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从2019年超过1000个到2021年超过2000个,中国海外仓建设步伐快速推进。
中国银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下一步,银行机构应进一步发挥全球化经营优势,支持传统外贸企业、物流企业参与海外仓建设,包括提供前期咨询服务,综合运用“建设—运营—移交(BOT)”、结构化融资等投融资方式助力企业多元化建设海外仓。并在企业海外仓租赁、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为企业提供全球开户、货押融资、内保外贷、租赁保函等针对性产品和服务。
多措并举 降低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成本
疫情的持续蔓延促使全球买家的购物习惯发生改变,跨境电商借势而为,在各类外贸新业态中,表现出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强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转型升级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不过,跨境电商在经营中仍存在一些痛点问题,例如收款链路过长、收款费用过高等。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跨境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