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亚马逊平台的经营理念极其重视产品、品牌,流量分配向核心单品倾斜。亚马逊运营的宗旨是通过优质单品与完善的服务增强用户粘性,以此吸引第三方商家开店合作、降低成本及供货价格,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以吸引更多流量入驻。
国内电商平台中通过店铺与品牌知名度带动单品销售的路子在亚马逊上行不通,亚马逊的算法逻辑是淡化店铺与品牌,着重突出反馈更好的产品。在其对商品的推荐排序中,核心指标便是商品的历史评价、流量转化率与用户留存率。
刷单行为无疑成为亚马逊平台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破坏者,当平台充斥大量虚假评论时,用户的购买体验必然会下降,亚马逊对用户与商家的吸引力也会减弱。
亚马逊盈利的核心渠道为抽拥与物流服务费。据国盛证券调研,亚马逊佣金平均扣点率为15%,物流费用约10%-15%。不断缩减的用户与商家流量池显然会危及到亚马逊营收的支柱,长期来看,整顿刷单是必然选择。
不过外界也纷纷质疑,亚马逊在这场整顿中是否并无其它私心?或许也并不尽然。
耐人寻味的是,亚马逊的大整顿往往发生在大促前,被整顿商家通常来不及反应,就失去了在促销日售卖的权利。而亚马逊似乎也并不担心商品品种的减少,除了商家入驻外,平台也会售卖自营产品。
据报道,亚马逊会“山寨”入驻商家最畅销的产品,并采取低价策略与其竞争,自营产品在listing页面上也会享有优先展示特权。这引起不少入驻商家的不满,却又无计可施。
在亚马逊这头“大象”面前,商家们好似“蚂蚁”,也无法组成雄兵。
前路何从?
面对亚马逊的大整顿,手无寸铁的卖家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不断申诉,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亚马逊的解封上。
而亚马逊解封概率有多大?有媒体统计,这波封禁潮中申诉后解封比例仅1%-2%。
帕拓逊与泽宝在封禁后对外回应:一直与亚马逊保持密切沟通,积极推进账户恢复事宜,并表示过程乐观。泽宝还曾预期恢复周期在1-2个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走向并不如预期所至。泽宝相关店铺与品牌在2个月后未恢复上架,商家与亚马逊的沟通也愈发艰难。一些商家无奈表示,申诉只能通过邮件往来,2-3天回复一封也是常态,沟通效率十分低下。
在被封卖家心急如焚等待邮件的同时,一些正常经营的卖家也陆续收到亚马逊刷单警告的邮件。
有自称并未刷单的卖家发微博表示,自己在收到警告邮件时一头雾水,申诉也被秒拒,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提供刷单信息。评论区中不少卖家表示遭遇相同,一位有经验的卖家“出招”:只有招供申诉才能立马通过,商品链接需要等待10多天才会变可售。
他们或许是这场巨震中被误伤的人员,但在规则之下,他们也被迫需要承认自己未做过的事,才能“保命”。
联名起诉,是仍抱解禁希望的卖家们迟迟未等来答案后最“硬气”的一次尝试。没有人能预判这场起诉的结果,毕竟商家违规操作是事实,处于被动地位的商家没有百分百胜算。
一些认为希望渺茫的卖家们已经着手开始转移库存,通过多方渠道降价售卖,力求及时止损,将损失最小化。不过,近期随着亚马逊政策的收紧,库存转移的难度也变大了,成功转移出去的商家也花费了至少几十万的转移费。
摆在中国跨境电商卖家面前的难题是,若亚马逊收紧的政策成为常态,他们该如何突围?
事实上,尽管亚马逊的肃清使中国卖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业务重创,但卖家们继续出海的信心不减。据悉,部分卖家已经重振旗鼓,开始调整出海策略,不再单一倚赖亚马逊平台。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张周平建议,中国卖家需加大在其它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的布局力度,比如eBay、Wish、全球速卖通、Shopee等,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要主动拓展独立站,搭建自己的品牌阵地,从平台售货思路向品牌运营模式转变。
这也是亚马逊所倡导的模式。Cindy Tai在回应具体封禁数据后特意强调,亚马逊更希望卖家可以专注于品牌打造与品牌创新,他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这类型卖家能够成功。
写在最后
中国卖家会铭记亚马逊这次大“绞杀”。
不仅因为中国卖家在这场“绞杀”中遭到了毁灭性伤害,从长远角度来看,亚马逊在推动他们进行业务理念与模式变革。
亿欧智库认为,跨境电商正在经历从野蛮流量变现到精细化运营的变化,企业合规与创新性不可忽略。
这次整顿,或许就是他们转变的契机。
参考资料:
《亚马逊中国卖家:刷单越来越难,却停不下来》,南方周末
《亚马逊向5万中国商家开战》,AI财经社
《亚马逊的流量分配机制为何利好优质产品/品牌商发展?》,国盛证券
来源:亿欧网 王跃霞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