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资本和巨头的扎堆,去年开始,生鲜赛道就步入了白热化的肉搏战,而在资本引爆的这场持久胶着的生鲜新零售竞赛下,水果正在成为影响战局的一个关键战场。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些头部水果连锁品牌把重心向线上转移,大打新零售的战略牌。而今年这个过程再次加速,比如最近饿了么联合百果园、鲜丰水果、切果NOW等数十家头部水果零售品牌开启了夏季行动,共同发力果切品类和服务标准的推广。
头部水果连锁品牌不断向线上靠拢的背后,是国内水果人均消费的稳定增长以及线上化大背景。
艾媒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食材品类中,水果占比最高,达到57.8%;此前国务院相关纲要预测,2020年人均水果消费量为60kg,比2015年增长87.5%。
巨大的水果线上化红利驱使下,以头部连锁品牌为代表的玩家,不断在寻求更多的市场增量,整个水果赛道战火迭起。
转型大潮下的核心挑战
头部水果品牌玩家之所以集中将战略目标聚焦于线上,是因为整个水果零售行业的玩法已经变了。
这些年资本的进击,加上线上渠道的分流,线下传统水果店的生存空间受到明显挤压,不少连锁品牌倒在了不赚钱的骨感事实面前。如此情况下,转型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不少品牌开始大步迈向线上,寻求本地生活平台和综合电商平台的运营经验、流量供给。
在水果消费持续向线上转移的过程中,不少玩家也尝到了提前转型的甜头,成功扭转了不乐观的经营局势。尽管转型的方向已经明确,但是从水果商品的特性和传统消费习惯来看,所有的玩家,无论连锁店还是个人店,无论是头部品牌还是长尾玩家,其实都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客观挑战。
就是如何像线下渠道一样,将水果的新鲜度、卫生状况等影响消费意愿的关键因子,更真实无差别地展示给消费者?或者说,如何让消费者在线上渠道能自主信任你的水果商品质量和卫生状况。
为何这一核心挑战会存在?因为水果(主要指鲜果)商品的交易价值主要和新鲜度、口感、卫生程度等相关,这些属性无法在线上传递给消费者,存在交易不信任的风险,这也是很多消费者更愿意在线下购买水果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水果店向线上转型不是简单的渠道线上化,而是更需要考虑如何降低交易的信任风险,从而提高消费者的首购率和复购率。
市场需要可靠标准
水果品牌们在线上渠道遇到的核心挑战,其实本质还是水果商品的标准问题。对于这个痛点,其实已经有头部渠道平台通过带头制定水果零售标准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去年12月饿了么第一次发布了行业性的水果商品标准——阳光果切标准,根据其最新披露数据,目前该标准已经吸引超万家水果商家合作,而且从消费端来看,平台果切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倍。
市场很显然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水果零售标准,原因就在于饿了么发起的这个“阳光果切”标准拔高了线上水果零售的门槛,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一方面,这个标准有效拔高了水果商品,特别是果切商品的综合质量,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用户的疑虑,并且提高了消费者线上购买水果商品的体验。
因为“阳光果切”标准内对各种应季水果的果切操作全流程都做了极为详细的规定,甚至包括果切的形状、大小、长度等,同时也在标签、打包等方面作出了规范的要求。和没有标准的果切商品相比,有规范标准的果切商品更容易提高消费者的好感。
另一方面,标准化操作带来的标品模式,有效优化了水果商家,特别是个人商家线上和线下的服务能力,也让原本比较分散的线上水果市场更加有序。
原来商家没有规范的果切标准,也没有标准运营思维,竞争力很难成型,现在有了可靠的标准,商家不但更容易输出“工业流水线”化的商品服务能力,还可以有效把控商品的损耗和成本。
饿了么“阳光果切”标准对线上水果消费的有效刺激,证明了市场一旦有了可靠的标准,大量的消费红利就会被快速释放出来。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饿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