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带货主播来说,“带什么货”固然重要,但“怎么带”或许更重要
直播带货,又迎监管风口。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针对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网络交易新业态,明确了各参与方尤其是网络服务者的责任义务。比如,《办法》提出,“直播带货视频至少保存三年”“严禁平台强制‘二选一’”“收集、使用个人敏感信息应逐项取得消费者同意”……一系列更为细致严格的规定,让直播带货等网络交易新业态再次“出圈”。
实时互动、弹幕频出,一方屏幕见乾坤。近年来,直播带货发展呈井喷之势,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爆款”。无论是职业主播、娱乐明星,还是企业老板,纷纷走进直播间,希望能让手中展示的货品在更短时间内被消费者按下购买键。站在直播风口,各地政府也开始尝鲜,让“土”特产面向新“世界”,利用直播带货为当地经济发展助攻。一时间,“买它买它买它”成为网络热词。直播带货让沟通变得零距离,让产销购瞬间无阻隔,为商家、消费者、平台等构建起了互赢的渠道。田间地头直接发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席卷各行各业。可以说项,直播带货点亮了中国“云经济”。
但是,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带货“翻车”事件频上热搜。前有某直播间“真假燕窝事件”沸沸扬扬几个月,后有带货主播卖假羊毛衫忙着“退一赔三”,再到某脱口秀演员亲历直播数据造假……货不对板、虚假宣传、粉丝注水等问题层出不穷。火热直播的背后是飙升的投诉。据统计,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直播”投诉举报2.55万件,其中“直播带货”占比近八成,同比增长357.74%。
“让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绝不意味着任由其野蛮发展”。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反噬。在这一背景下,加大直播带货监管力度就显得尤为紧迫。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督,对网络直播中的违法行为“零容忍”。同时,畅通投诉渠道,简化处理流程,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此次《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提高违法直播带货的成本,提升监管震慑力,推动直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直播经济的良性发展也离不开直播平台及从业者的自律。对于带货主播来说,“带什么货”固然重要,但“怎么带”或许更重要。在带货过程中,要让产品卖得好,就要少点套路、多点真诚,爱惜自身羽毛,珍视消费者的信任,这才是销售经营的制胜之道。对电商平台来说,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起主体责任,前期做好有关主播的资质审核,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商家、主播不断提升合规守信意识。同时,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对涉事主播及时依法依规给予处理,“踢”出劣迹主播,净化平台生态。
直播带货要流量更要责任。主播、平台和商家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让直播带货行稳致远,让直播经济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来源:江西日报 邹沛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直播带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