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拼多多会成为社区团购的直接被冲击领域。
但社区团购也有风险,它目前的生鲜经营能力也切不进下沉消费者的一日三餐“主盘”。考虑到下沉消费者购买力有限,“一日三餐”不仅高频,还占据了下沉市场用户的更大消费支出比重,对消费心智有更强的影响力。那么,你就不知道未来市场是不是会有新的变化和新的竞争者出现。
这一点,美团在高线市场做的餐饮外卖业务,其定价能力就相比更强一点。因为高线市场大量年轻人都在通过外卖解决日常吃饭问题。
2、菜市场。
菜市场与社区团购一样,当下大多也没有冷链。它的问题是脏乱差、无法溯源、卫生环境差。
菜市场的盈利模型是批零兼营,批发走量,零售做毛利。菜场内每个摊贩只做少数几个品项,所以,量其实很大,效率也并不低,加上自己为自己打工,没有人力成本。
具体来看,批发业务一块,菜市场的批发客户主要是单位食堂、餐馆等。社区团购目前还没切进来,但未来不好说。
理论上,社区团购也是有可能做一些B端批发业务的。像美团除了做社区团购业务,也做了面向餐饮企业的快驴B2B业务。拼多多上也会有些B端客户采购,存在批发生意。这块的问题是,成本没有菜市场有优势,菜贩自己为自己打工,不计算人力成本。服务没有菜场摊贩好,菜场摊贩可以赊账,可以配送到指定地点等等。
零售业务一块,菜市场的价格卖的其实不便宜的,它并不是靠低价取胜。靠的是新鲜、品项丰富,做出了烟火气。如果这两块没有被冲击掉,菜市场就不会消失,只能说被部分分流。
菜市场能做出新鲜和丰富靠的是单个摊贩的精细化运营。由于集合了海量摊贩,每个菜贩又只做少数几个品项,菜市场就兼顾了效率和丰富。
海量摊贩组合成海量差异化形成菜市场整体丰富度表现。单个摊贩由于只做少数几个品项,且走批零兼营,销售量其实很大,这就带来了效率和专业化管理。
做生鲜的真本事不是看你卖多低价格,而是看你能不能卖高价格。因为消费者愿意为鲜度等品质表现支付更多金钱,只是看你能不能赚到而已。
而菜场摊贩都很专业,每个摊贩只做少数几个品项,采购时精挑细选,售卖时,每个摊位都有专人打理,也会打理。
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非常辛苦的环节,所以,能与菜市场在新鲜和丰富度层面竞争的,当下其实没有。社区团购也比不了。
因此,《商业观察家》不认为社区团购能替代菜市场。
社区团购对菜市场的冲击,主要的体现是:分流。
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菜市场逐渐被各种业态分流,也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事情。但分流会是一个长周期、持续的过程。核心驱动可能是人力成本、消费细分。
比如,如果人力成本很高,随便干一份工作都能赚得很多,那可能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做种菜、卖菜这样的辛苦活了,菜市场的核心优势——鲜度品质和丰富度就会持续受到影响。
现在,大家其实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包括超市、社区生鲜等大量业态都在做分流菜市场的生意。既因为菜场被分流是趋势,也因为菜市场客流最多,中国人最早买菜只有菜市场一个渠道,现在随着消费细分、技术发展、卖场人群老龄化干不动了等原因,出现了很多分流机会。且只要能分一部分就能做成一个大流量平台。
社区团购现阶段有可能的分流方向是:
1、低价分流一些低端用户。
2、差异化满足一些新鲜感,及“偶尔买买”的需求。
由于是基于社区场景下的线上预售模式,社区团购理论上是可以让下沉市场用户更好买到千公里以外产区的农产品的。本地的菜市场,尽管丰富。但丰富性主要局限于本地日常常吃品项。有新鲜感的远距离品项很多也流通不到下沉市场,因为不确定能不能卖、不确定有多少订单,消费者可能只是偶尔吃吃,难以形成日常性稳定购买。
这块市场通过团购、线上预售方式来做,反而效率很高。
消费者接受度也好,因为之前不常吃,吃不到,那么,有得买就已经是提升了。新东西也判断不出品质好坏,没有那么挑剔。
3、社区团购有生鲜商品溯源能力。菜市场则会面临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
社区团购在分流菜市场的道路上,也面临其他业态的竞争。
如社区生鲜当下也在分流菜市场,做的方向是“家门口的菜市场”——比你更方便,同时在少数品项上,做得更专业,品质做得更好。比如百果园的水果和钱大妈的猪肉。但它们整体上也做不出菜市场的丰富度和整体新鲜度。
大型超市做的方向则是差异化场景与分中高端客流。
超市有更好的购物环境、冷链保鲜能力、公信力,以及全天候的经营能力。所以,它能分走一些中高端客流。
在打造消费场景上,也更灵活。
菜市场的新鲜、丰富性体现在早市,但一到下午,很多商品看起来也不新鲜了,还会缺一部分货。
超市则在打这一块,在强化下午、晚间消费场景,凭借更好的冷链及保鲜保存能力,以及全天候的经营能力。在下午晚间消费市场,超市生鲜的新鲜度和丰富度一定层面是能超过菜市场的,因此,他们做的是:力争提前将生鲜产品装进消费者的冰箱。
不过,超市当下也无法在整体上,超越菜市场的丰富度与新鲜度,无法替代菜市场。
3、超市。
社区团购对超市也会有冲击,冲击体现在通路货,及低端用户层面。
因为社区团购的交易效率,理论上是比超市要高的。“以销定采”的预售模式,在交易效率上是会更高的。
但对于一些做中高端顾客,有差异化能力的超市,则影响也可能不大。从目前的经营来看,像胖东来等区域超市,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一些没有差异化、商品能力的超市,社区团购可能会对其的进店客流带来比较大的冲击。所以,社区团购当下也在“倒逼”很多超市去产地做特色商品供应链。
4、便利店。
社区团购是通过社区夫妻店(团长)做生鲜快消的O2O业务,这也可以理解为B2B业务,因为是由夫妻店集单并履约,平台则向夫妻店供货,只是销售场景放到了线上,让平台得以直连消费者。
便利店是将夫妻店转化为加盟店,做B2B供货业务,销售场景在线下。
所以,两者在模型上是有比较大的重合的。
都在竞争夫妻店供货业务。很多社区团购玩家当下也在做自己的连锁便利店品牌,要把夫妻店连锁化。那么,社区团购与便利店也都在竞争加盟招商市场(把夫妻店转化为加盟商)。
区别在于,社区团购当下主要做的是下沉市场,做的是社区市场。
这块目前还不是便利店的主流市场,因此,可以理解为社区团购在抄便利店的后路——未来要做的市场。
之前,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也是这样做的,在抄便利店的后路,为下沉市场夫妻店供货。
但它们看起来没有社区团购强壮,因为社区团购的经营内涵更丰富,它能做一部分生鲜,零售通及便利店等,当下没有能力做生鲜,而做不了生鲜就很难切进社区消费“主盘”。
社区团购也能线上直连消费者,控订单,进而能相对更好约束夫妻店(团长),零售通等不控订单。
所以,社区团购在抄便利店后路方向上狂奔之时,最先影响到的确是零售通等。从一些区域市场的反馈来看,社区团购密集布点后,零售通等的销量有较大下降。
5、批发市场
社区团购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生鲜快消流通模型。如果它做成,有可能逐步拿掉批发市场的交易功能,而让批发市场逐渐仓储化,只做一个仓储功能。
能否做成则主要取决于社区团购能做出多大市场份额。
从批发市场的分销渠道来看,其客户有:社区夫妻店、菜市场、超市(部分品项从批发市场采)。
其中,夫妻店最关键。因为单单是快消品类,中国就有数百万家夫妻店,市场份额很高,都从批发经销市场进货。
夫妻店如果都转为从社区团购平台上采购,那么,社区团购平台可以说就做成了。
从发达市场来看,夫妻店与批发市场是“唇齿”关系的。比如看日本、中国台湾的便利店市场,大量夫妻店开始转化为便利店加盟商的时段,是在批发市场没落、不行之后。因此,也可以反过来说,夫妻店如果都从社区团购平台上采购,批发市场也会很难过。
这个最先体现的应该是快消标品,生鲜因为是非标品,挑战可能会更大。
来源:商业观察家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