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尿,比“血吊坠”更“弱智”的商品
有人说,“血吊坠”这事看起来都很荒谬,但仍然有很多人相信。
实际上,在电商平台曾经发生过更为荒谬的事情,那是10年前,同样是打着“祛病消灾”的噱头收割智商税。
2010年,六一儿童节那天,某电商平台充斥中大量的“童子尿”商品,价格从0.1元到9999元不等。
有一家店主更是打出“撒快乐的尿,给快乐的人”,称“买家应按宝宝的尿量来拍,多拍需等待。”
他们将童子尿吹嘘得无所不能、百病能医,有病治病,无病消灾,更夸张的是可以治癌症。
跟当下的“人血吊坠”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不是那帮人又卷土重来了?
有人说,难道真的有人买?当时一家网店浏览次数还是高达921次。
在“血吊坠”的买家留言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虽然我知道是迷信,但我还是相信有”。
当年有记者对“童子尿”做了随机采访,很多市民持反对态度,工商部门也第一时间表示,网店的做法涉嫌虚假宣传,且违反《食品安全法》,应予查处。
诡异的是,此事从6月份发酵,一直持续到9月份,仍然有人在售卖。
难道这不是平台在纵容?
有人说,商家叫卖童子尿就是博眼球,制造噱头而已,借这个名堂推销自己的店铺。
推销店铺的方法何止千千万,为啥非要用这种让人恶心的方式?难道这真的是一个审丑的时代?
相比流量,我们更需要审美的时代
前有售卖“童子尿”,后有爆款“血吊坠”,这样“弱智”的商品,反智的现象为何屡屡发生在电商平台?
首先,与电商平台的野蛮生长不无关系。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不仅商家喜欢“打擦边球”,平台有时也抱着侥幸心理,只要能拉新,增加流量,哪管什么道德与美丑。
其次,与监管滞后也有一定的关系。
互联网高速发展,监管立法的速度跟不上,不能及时“有法可依”,而平台的自律性又太差。
以“童子尿”为例,工商局说了“网店的做法涉嫌虚假宣传”,但那时没有《电商法》;“血吊坠”事件,对吊坠里面装什么,也没有法理定性。
这些都需要电商平台行业自律,但平台往往为了流量,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些算不上违法。
为何创业要谈初心,没有初心就是没有底线。
最后,大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
那些越丑陋的行为,越恶搞的人往往赚的盆满钵满,给人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了“审丑”的价值观。
马保国事件之后,人民日报再也忍不住了,直接点名批评,“审丑狂欢,不能无底线”。
来源:电商头条 文/风清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电商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