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漂移神父”发文称购买美团会员后被大数据杀熟,迅速上了微博两条热搜,截至发稿,热搜阅读量超过6亿。
当天,美团做了回应,称由于软件存在定位缓存导致配送费差异。但网友并不满意。热搜下,一条点赞超过3000次的网友回复说,“明明就是杀熟,却还编个借口。各个平台都有这样的情况,可是曝光也不整改”。
经济观察网记者在各个平台搜索,被网友指责大数据杀熟,是互联网行业一个老生常态,屡屡曝光,却又屡禁不止的现象。美团杀熟热搜下,饿了么、京东、携程、天猫等互联网公司都被指出,有杀熟现象存在。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告诉记者,大数据杀熟符合价格歧视的特征。目前,《反垄断法》和《电子商务法》都对大数据杀熟有禁止规定,并有处罚措施。但因为行为隐蔽性,大数据杀熟很难被认定、被调查。
目前为止,所有被网友指责的互联网公司均否认自己大数据杀熟。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记者,前几年,大数据杀熟现象更多。但他觉得,最近一两年,理论上,知名企业应该不再敢做这件事,“对品牌损伤非常大,得不偿失。”根据他此前做过的舆情调查,用户对于大数据杀熟的评价,基本都是负面一片,这种环境下,大企业会有所约束。他觉得,有可能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让用户误以为是大数据杀熟,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美团会员被指杀熟
12月17日至18日,美团因涉嫌会员杀熟引起热议。
一位名为“漂移神父”的作者,发出了《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文章,指责美团会员杀熟。他称,开通美团会员后,用美团外卖点餐配送费上涨。按照他的描述,他经常在一家驴肉火烧店点外卖,此前,这家店的配送费没有超过3元的时候。就在他开通会员后,12月9日12点30左右,配送费居然变成6元。
17日下午5点,美团回应说,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通过与用户进一步确认,发现是由于软件存在定位缓存,错误地使用了用户上一次的历史定位,与用户实际位置产生了偏差,导致了配送费预估不准。
对于美团的回应,“漂移神父”认为,美团态度很诚恳,但他对于此后的美团方面的公开声明,却不认可,认为有点敷衍。他认为,12月9日发生的配送费上涨可以用定位缓存解释,但12月11日依然存在的配送费差额,很难用位置缓存解释得通。
之前美团酒店业务也被指控大数据杀熟。2018年,新华社报道美团酒店存在不同账号不同价格的现象。2019年,科技日报也称美团存在大数据杀熟情况。
12月18日,美团股价下跌2.18%。
不止是美团
美团会员杀熟热搜下,多位网友站出来曝光自己被互联网公司大数据杀熟的案例。
有网友称,其老公购买京东会员后,同款商品的优惠,每次都比她少。还有网友称,在饿了么点了三四次29.9元套餐后,这款套餐涨价为39.9元,过了一个月不使用饿了么后,套餐降价了。
此外,携程、飞猪、去哪儿等OTA网站几乎无一幸免,都因大数据“杀熟”屡次被送上热搜。不断有网友称,在搜索机票或酒店过程中,其价格会随着搜索次数增多而涨价。天猫、滴滴以及一些音乐平台,也都被曝出存在大数据“杀熟”的问题。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杀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