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社区团购赛道中,不同角色的不同心声,从中可以看到互联网大厂的一贯打法:烧钱抢市场,速战速决。
一位生鲜领域的创业者告诉零售君,如果平台不补贴,社区团购做到20元左右的客单价便可盈利,但是,目前处于烧钱阶段,社区团购的菜价比传统市场零售价低20%,这意味着,一件5元的商品,卖出去就亏3元。
“电商行业目前有四大机会:生鲜(电商还做得不好的品类)、线下(新场景和新流量)、社交(新的流量逻辑)、下沉(新的电商用户),全部都是社区团购的核心能力覆盖范围。”十荟团CEO陈郢曾经如是定位社区团购。
凭借着高频、刚需的场景定位,社区团购被认为是电商行业的“最后一个蓝海”,自然成为互联网大厂的必争之地,其中又属下沉市场的竞争最为激烈,从团长的数量便可说明一切。
据《新经销》与开源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目前,四线以下城市的社区团购团长数量达到了46%,三线城市的团长数量则为24%,超70%的社区团购团长都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下沉市场正是巨头们寻找的增量,在这样的机会面前,谁也不甘落后。它们的入局,再次点燃了社区团购的战火。
然而,表面上看社区团购是高频、刚需、高毛利,从长期来看,却对供应链、管理、资本以及品牌优势提出了巨大挑战。这也是其和共享单车、打车、外卖等模式不尽相同的地方。
在社区团购模式中,需要突破以下两个核心要素:
首先是便利性。便利性的核心在于时间和距离上的“短、平、快”。
为了在时间上获得便利,社区团购的履约模式已经从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即时配送”,迭代为兴盛优选的“三点两段”,其中变化的主旨就是为了履约效率的提高。
其次是产品。产品是零售的本质。
目前社区团购更聚焦于下沉市场,相对而言,价格敏感性用户居多,因此,其产品不仅要质量好,而且还要便宜。然而,社区团购的生鲜产品又具有高损耗,不易标品化等特点,因此,对冷链仓配、控品、控货等诸多环节,有着高标准的要求。
可见,社区团购并不是一个能单纯靠资本驱动的爆款模式,其中涉及产业链环节多且复杂,并且其中很多环节是互联网和技术无法替代的。
近日,美团优选被曝商家在平台上出售涉疫猪肉的风波就充分说明了问题。平台如何控货,是问题所在。
由此可见,社区团购,既要有速度,更要有深度,这是根本的生存法则。
03
是创新,还是破坏?
社区团购并不是新鲜的事物。
开着一辆车,备上一些货,招一个团长,在每个小区里做地推,做一场活动给物业300块钱,然后把货卖给小区业主,这是2016年社区团购的雏形。然而,当巨头涌入这个关乎民生的“菜篮子”时,便掉入了价格战的漩涡。
“社区团购原本是一门慢生意,需要在供应链后端下功夫,但是,互联网巨头们的下场加速了行业的发展,这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离谱的行为,比如招募团长时无所不用其极。如此一来,它们打乱了原来的秩序,让行业置身于混序中,这就很容易被大众解读为破坏。”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零售君。
自古以来,大鱼吃小鱼的生存法则不会改变。但是,互联网买菜模式到底是创新还是破坏?社区团购能否实现“降本增效”?
如果不能提升全链路的履约效率,提升仓储能力,让平台、消费者、供应商三方获利,那么这一模式存在的价值便有待商榷。
据相关研报数据显示,传统生鲜电商UE(单体经济模型)全链条履约成本在25%~30%,社区团购通过履约模型优化,成本下降为10%左右(若考虑团长端的履约功能则为15%左右),与此同时,社区团购还能通过大幅提升周转速度,实现效率提升。
显然,这是社区团购的价值内核,它的创新之处在于用数字化、信息化来武装农业,服务民生——真正实现了这一点,才是社区团购的意义所在。
至于巨头之间的价格战,零售君想要强调的是,过去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拼的是资本、运营、服务,如今这些变量已经改变了。
先看资本。在互联网发展的蛮荒时期,巨头们可以通过烧钱来买市场,迅速胜出;而如今社区团购场中的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滴滴,哪一个缺乏资本的加持?毋庸置疑,资本不是竞争点。
再来看运营。在社区团购战场上,各平台要么派出老将,要么创始人亲自带队,比拼运营自然难分伯仲。
最后说说服务。据零售君了解,目前各团购平台在售后问题上都能实现秒退,团长不用垫付资金。此外,提点方面也快,随时随地24小时可以提现。互联网服务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状态。
除去上述竞争变量后就不难看出,用户黏性、与服务商的深度绑定,以及平台的协同效应才是目前巨头竞争社区团购的重要变量。
比如,由于疫情的物理隔离,培养起了用户线上买菜的习惯,社区团购才得以大放异彩。如何提升用户的复购,接下来将会是竞争点。
可以说,社区团购的竞争才开了个头,淘汰仍会继续,热议还会继续。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闫楷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