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计划”促农产品产业升级
几年前,对于大山里的农民来说,“触网”卖货绝对是新鲜事、稀罕事。随着电商的异军突起和快速发展,昔日农民变身“带货达人”,使山货“插上翅膀”飞出了大山,加快了脱贫步伐。
“亲亲,我手中这款泡菜,不仅纯手工制作,而且好吃美味,喜欢的朋友们尽快下单啊……”就在薇娅卖力为豆腐乳吆喝的当天,忠县马灌镇“老坛泡菜姐”陈章蓉操着一口不太纯正的普通话也正进行网络直播。
尽管名气不能与薇娅相比,但陈章蓉如今也是当地知名“网红”。通过电商免费培训,2018年2月,通过申请注册,“老坛泡菜姐”开始了她的网销之路。由于售卖的农产品富有地域特色,并且货真价实,陈章蓉的淘宝店迅速积累6万名粉丝,并多次入选淘宝首页直播活动。如今,依靠一部手机,陈章蓉年销售额达100万元。
“以前脐橙熟了都是等商贩上门收购,自从参加电商扶贫创业培训后学会了在网上卖脐橙,再也不用愁脐橙卖不出去了。”作为阿里全国首批村播试点县的重庆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今年8月底,阿里巴巴过去3年农产品销售额已突破5400亿元,同时正在助力打造100个10亿级农业品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少华表示。
农产品电商开进深水区
经过近10年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一个庞大的辐射网络,消费电商化已经引起经济秩序的深度变革。
“电商平台早期比拼的是消费端模式的创新,随着创新加大,农产品电商发展必须向深水区开进。”拼多多副总裁狄拉克认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村电商的发展在经历简单的形式复制与大规模扩张后,已经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同质化严重、质量标准认证难、供应链体系不成熟等,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阿里研究院的报告则透露出一抹亮色:注册公司和商标,重视团队、品牌和客户服务正越来越成为农村网商的共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以企业身份注册的“淘宝村”网店已超过5000个。
重庆长江上游经济研究院莫远明研究员认为,“淘宝村”改变了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城乡要素流动关系,人口、资金、资源不再单向的流出乡村,更多的年轻人、资金、技术甚至人才回到乡村。让要素重新回流的农村电商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是乡村振兴的先锋,推动了一场新的自下而上的城镇化进程。
来源:工人日报 记者 李国 实习生 武江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农村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