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的核心
“我们有两个愿望,第一个让农民多增收,多赚钱。第二,让消费者买到又便宜又好的水果。”李武昌说。如何保障从农民手里「高价」收购的水果,反而能更便宜地卖到消费者手里,核心就在于产业仓的整套数字化体系。
李武昌介绍,阿里在这上面投入了几个亿。
五大产地仓中最后启动的西安仓,产能和科技力量投入是最大的,“虽然这个仓刚刚建成,但是这个仓下一代的技术我们已经在酝酿开发,估计明年到这个时间点还会再上一个层次。”
整套品质监控体系,仅需6秒,就能完成果径、果重、糖度、酸度、是否存在霉心病等病害的检测。90秒,就能让一颗刚到产地仓的苹果,装进待发的包裹。
每一颗苹果在进入分选线前,需要进行“沐浴”、“桑拿”等清洗环节。
做个对比,机器人一次可以环抱起240斤水果进入到投料区,高效率解放人力的同时,还可以尽量保护果子;分选环节,只需要在总控室配备一个人,一小时可以轻松完成2万斤(10吨)果子。要完成同样分选规模,纯人工需要100个人。
机器手臂的每小时的产能相当于3个人工作产能的10倍。于是,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这也是其最终能控制水果出厂价的关键。
未来战局的“胜负手”
阿里的数字农业有着更大的野心。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在2019年10月成立,当时计划建立生、供、销三大中台,在全国落地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产地仓要解决的是为农产品的分级、建立标准,实现农产品到商品的过程。有了这些基础,才能实现农产品品牌化。”侯毅说。
不过,仅凭阿里自己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农产品的标准,除非它能够「垄断」货源。短期内,产地仓对阿里体系外的零售渠道,恐怕作用有限。
农业上的重投入,看重的是更长远的回报。“现在如火如荼的社区团购,阿里也在做。社区团购这个行业50% 的商品都是生鲜,50% 生鲜里面很高的比例都是果蔬,果蔬里面很高的比例都是水果,这是现在的现状。”
国内的物流网络更多服务于耐用型工业制品而非农产品,有约20-30% 的生鲜在运输过程中会损耗掉,品质得不到保障。产地仓的运转,可以帮助阿里的冷链体系完成升级改造,为盒马鲜生等零售终端构筑全国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虽然物流成本增加,但在李武昌看来,从消费互联往产业互联网转型的过程当中,最终还是要解决商品如何更好的问题。“我们这个项目是要做最好的供给,至于销售的问题当然有很多渠道来做。现在在整个销售端,大家已经打得头破血流了,线上线下、团购等各种方式、各种渠道都在向消费者推送不同的水果。但最终这个水果到底怎么样才是核心的。”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社区生鲜等业态在销售端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阿里看上去有些落后。不过,加强对上游供应链把控的战略,或许可以让它以另一种方式更深远地影响“战局”。
来源:新芽 作者: 极客公园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