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有关阿里、美团、拼多多近期可能砸300亿到社区市场的传闻。一边是大量个体商户注册,及批发摊贩进入社区开店。
社区生鲜、社区商业好像又热闹起来了。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疫情改变了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消费习惯,更多的人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办公,他们也相比过往更多就近选择在小区范围内消费一日所需,而不愿出“远门”。
这导致社区生鲜、社区商业的市场容量扩大了。
由此,我们看到大型互联网平台纷纷发力社区,来接过去最难接的社区一线流量,来做过去最难做的高频生鲜业务。
我们也看到很多社区生鲜连锁企业纷纷研发几十平米面积的更小店型,以更贴近社区用户,并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式来获客,做高市场渗透率。
这也可能导致过去的“中心化”零售模式式微。如果更多消费者不愿出“远门”,那么,包括菜市场、大卖场等业态的客流、生意就会出现下降,这可能也是很多菜场摊贩到社区开店的原因之一。
基于此,在2020中国生鲜零售大会上,《商业观察家》也专门邀请元初食品副董事长、总裁陈启明,北京华冠集团总经理肖英,鲜丰水果副总裁冯得心,九州兄弟联负责人孟杰来共同探讨当下社区生鲜市场出现的这些现象。
商业观察家:目前在社区生鲜市场,我们听到很多人在讨论一个话题、一个传言。说阿里、美团、拼多多三家企业计划近期投入300亿元做社区,做生鲜,对此怎么看?
陈启明:资本要花钱是好事,有一波下就有一波上,而且资本永远是逐利的,社区生鲜里面有资本关注,这是好事。
如果大家分析一下时局,分析一下现在全球所发生的事情,其实这也是一个被动的选择。一般从高溢价的资本角度来说,它们的本性首先是关注高成长,(但)社区生鲜不是高成长,是很稳健的东西,是很辛苦很日常的东西,获利很一般,这个市场的优点是稳健。
因此,从我们从业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没有特别在意这个钱是怎么回事,但是它愿意投到这个行业,整体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事情,越多越好。
肖英:首先我觉得,作为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大家还是不要慌。
我觉得我们是做社区生鲜,社区就是老百姓吃住的地方,生活上的吃住是刚需,生鲜更是刚需的首选,资本看上这个高频的生鲜,对于我们零售业来说,(以前)是三产,没有人重视我们。
(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好事,特别是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
这300个亿砸下去是做什么,如果仅仅是赔钱砸300亿,谁都会做,挣钱才是本事。
另外从生鲜未来的发展来说,我觉得(生鲜)真的不是从田间地头,把带土带泥的菜重新洗了,然后把这些菜上架,买来再卖。这个真不是生鲜的核心竞争力,生鲜的核心竞争力是把一种土豆变成十多种土豆,包括炖的、炸的、加热的、拿来就能吃的、切丝的等等,把这些研究透了,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这块的综合能力,要完美演绎,我认为今后还是在实体店才可以演绎,才可以演绎的完整。
冯得心:水果也是一个上万亿的市场,我想整个生鲜行业应该是大几万亿的市场。这么大的市场里面,每年的投入,看到的和看不到的,上百亿上千亿可能都是有的。
每个企业发挥的价值则是不一样的,如果说你确实不断为社区顾客持续创造价值,永远都有存在的意义。
第二,如果巨头投入进来,我们肯定是欢迎的。我们也做供应链,包括门店的运营,线上线下,我们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才储备,所以我想,合作也有可能,它和竞争并存。
孟杰:关于资本加持我们头部生鲜企业,有资本方的加持,肯定会越做规模越大,对规模和成本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刚才肖总讲的没有错,不光是烧钱的本事,自身造血的能力是商业的本质。
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看(这个事情),资本方的加持其实也是对我们传统零售行业的一种促进和提升。
商业观察家:那么,线上大力进入社区后,加线上的社区生鲜如何提高客单价?
孟杰:提客单价,肯定就是对品质的追求,精致的要求,最后是品位。也可能加入高附加值(内容),通过自己加工能力的演变,来提高自己的客单价。
包括从规格的选择,等级的要求上,都可以提升客单价。分级、包装,时令、季节性商品的打造,也都可以提升商品的呈现状态,可以达到高客单价的要求。
冯得心:我觉得是两点,我们的产品其实还是需要不断的挖掘新品,我们发现不管是水果还是生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的变化是比较快的。前几年非常好的品种,这几年大家觉得慢慢有点吃腻了,要不断抓紧推出新的品种,提供好的产品。而且要有一些性价比的产品,产品是提高客单价的核心。
第二是把服务、线上做起来。
如果你只有一个很好的单品,哪怕是像车厘子这样卖得很贵的产品,也仅是一个产季的(东西)。如果消费者买车厘子的同时,我们再多卖几个符合需求的品种(就能提高客单价)。
所以,一个是看线下的服务能不能跟得上。第二个(要嫁接线上),比如线上放入购物车,然后就可以推消费者喜欢的其他商品,通过这些形式把客单价做起来。
肖英:两个问题,关于线上,(它们)已经在社区口做一些小店和前置仓,这说明从线上的经营方来说,它们已经下沉了。
对于我们区域商业来说,好的地方我们已经占了,(线上)现在没有好的地方开店,就用前置仓的方式(布局)。这从线下实体店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种不同形式的线上(渠道)。我们要和消费者不断触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个,如何做高客单价,今天你要纯粹做线下的生鲜店,客单价会非常低,现在人不会只吃生鲜,会吃连带的刚需商品,我们捎带应该做,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另外,生鲜要想做高客单价的商品,就要增加加工的附加值,自然的客单价会有所提高,包括毛利和利润有所提高。
陈启明:我们关注一点,我们自己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商品,我们是定位在自有品牌商品,我们没有太多功夫听外面很喧哗的声音。
我们是不是要考虑线上的技术呢?
(要)拥抱科技,这是我们的态度。(但)我们的方法是选择永远慢半拍,让科技巨头,有钱人先烧,我们跟在后面,哪个好我就用那个,我们的关注点是在商品上。
商业观察家:很多社区生鲜企业都在往小型化方向走,开了很多几十平米的门店,请问一下四位,这样做的原因和价值是什么?
孟杰:小型店肯定有价值,因为更贴近客户,有更好的便利性,更了解前端消费需求。
尤其是可以采取多渠道多模式的方式获客,比如社区团购,或者其他方式。同时,我们开小型生鲜便利店更具备一定的灵活度,从商品的取舍,一直到价格的制定,更具有便捷性。
冯得心:鲜丰水果的门店总体都不是特别大,早期的门店还有一两百平米的店,近十年以来,都是小型化的发展。核心是我们需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节约空间,能让门店的房租更有优惠,这样可以让我们的门店赚更多的钱,本质就是这个。
肖英:生鲜的定义,应该是很广泛的。现在的企业把蔬菜水果大肉水产都当成生鲜,还有把日配定义为生鲜。
至于是小型化,还是大型化,应该取决于区域的需求。我们现在在北京,看到更多的是底商越来越小型化,现在没有办法,想开大也开不了,只有小的。
小型化的(未来)价值(体现),更多是单打独斗的店会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像农贸市场的个体户。(那么)这个价值,应该是那些现在在投资供应链,投资物流、加工的大型第三方企业,能对社区生鲜进行支持的供应链企业,(小型化)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好事。
做小型的生鲜门店,更应该找到九州兄弟联这样的企业(合作),这样小型化才能持续。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生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