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全国平均状态。在网购发达的城市,快递员平均配件量100-300件,双十一大促的时候甚至达到500件,这对末端快递员来说无疑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
值得注意的是,一股脑将快递放到快递站点这种做法存在一定风险,虽然四通一达等公司没有强制要求快递员送货上门,但一旦被用户投诉就意味着高达500元的罚单,与之相关的站点也会因此被罚款。
一般而言,新快递员会因为分不清哪些快递需要特殊对待,导致被投诉的几率比较大。因为快递员面临的罚款金额不低,在一些饱受罚款困扰快递员看来,每单能赚好几块的外卖骑手就成为了他们转行的首选,“与其送快递被投诉扣钱,还不如转行送外卖更有‘钱途’。”
针对会投诉的用户,方越这样的“老人”就积累了足够的应对经验,“做久了就会知道有谁是特别‘事’的人,只要跟快递员起过争执,菜鸟驿站就会把这种‘钉子户’告知快递员,他们也不会将‘钉子户’的快递入库。不需要解释,也不用废话,快递员到时候直接给人家送到家就行。”
按自己实际的工作体验,方越将导致快递员与用户产生矛盾的根源,归结于快递公司给快递员的工资不到位。据他透露,现阶段四通一达基本每单给到快递员一块二到一块四,顺丰每单有一块八九,京东则达到了每单两块五。
方越认为,有些公司的快递员之所以能做到每单主动询问,有必要时直接送货上门,就是因为快递员能拿到每单额外的提成,“四通一达这些快递公司,快递送到站点快递员每单拿一块二,送到用户家里也是拿一块二,那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送到用户家里?”
对快递员来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每单快递费用固定的前提下,提高运单效率就是他们拿到更多工资的必然选择。
末端服务是必然生态,也是电商平台抢占的下一个制高点
从快递点到用户手上这“最后半公里”的距离,之所以会衍生快递员与部分用户间的对立与矛盾,与物流行业末端配送具有复杂性、难度大有莫大的关系。
首先从行业和管理上来看,快递员派送仍然是主要的末端投递方式,但近些年快递件量不断攀升,快递员配送时间成本增加,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从政策条件上来看,不同的区域,不论是社区还是农村,封闭程度不一样,有些社区和地方,对快递员车辆、快递员通行等都有一定的限制;
再次从客户层面来看,国内消费者数量庞大,但是需求的不确定性高,订单分散,消费理念、时间不一,例如上班族白天不在家、打电话无人接听、个别快递单上的门牌号不准确、有些小区禁止快递车辆入内等,都导致送货效率低,而快件的积压会给快递员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为了提升效率、减少积压,有些快递员就很难做到坚持上门;
最后从快递本身的角度来看,快递数量达、品种多、批量小、频次高,但快递规格、体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也给快递员增加了配送难度。
那么以快递公司的物流现状,如果没有标准化管理和服务,包括配送车辆的标准化等,末端最后半公里就很难规范。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大快递“最后半公里”建设,在考虑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综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多方面创新。
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因部分小区、道路封闭,都对上门服务造成不小的挑战和压力,促使了无接触配送等多元的“最后半公里”服务方式被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也加速催化着数据化、智能化时代的进程。
可以预见,“打造高效、便捷、无忧的一体化末端服务新生态”几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消费者的自主意愿下提供多一种选择,从而在物流末端积极布局快递柜、便民点、星配站、校园派、智配中心、无人配送车等灵活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在这个趋势下愈发明显。
在此情况下,突破“最后半公里”难题已经不仅是物流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对电商平台而言,其中还蕴藏着下一场交锋必须争夺的“制高点”——在“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能够实现上门服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毕竟,电商平台若是能给消费者带来足够便捷周到的购物体验,消费者转向这种他们认为更加有效的购物方式几乎是必然的。
反之,不良的物流体验对商家乃至电商平台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付雨琪就因丢件投诉了商家,她还告诉锌刻度此后都会在购物选品时特别注意查看商家的相关物流评价。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极致快捷的物流体验一直是京东电商业务的一大亮点,“上门服务是一种品质化的服务符号,也是我们最核心的优势所在。”
而从当前物流现状来看,依赖于四通一达等物流企业并不能达到电商平台想要的效果。因此,这个令京东引以为傲的亮点,近年来也成为了天猫、苏宁等平台布局的重点,比如依托于菜鸟物流网络的“天猫直送”服务,以及苏宁围绕家乐福门店推出的“同城配”服务。
当然,电商平台以“送货上门”为目的所提供的服务,不单纯是指把商品送达用户手中,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按照用户指定的方式完成物流最后环节的交接。
不过基于上述电商平台的物流配送现状,送货上门服务还未能完全辐射到各自自有平台的所有业务领域,而从整个物流配送环境来看,目前能实现送货上门的也只有生鲜、外卖、大件物品等少数品类。
需求与规则之下,高成本与好服务如何平衡?
“其实,把快递送到家是有相关法律规定的。”有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
而受制于种种原因,原本需要硬性实行的规则无法被付诸现实。
眼下,电商平台想要做的,就是迎合规则,突破这个物流行业的多年痼疾,以更高质量的末端配送服务,真正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送货上门。
为了落实送货上门的服务质量,京东物流回应锌刻度称,“我们会对每一个快递员进行宣讲和培训,同时被列为对京东快递小哥考核的一项标准,客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京东快递小哥是否提供上门服务进行评价。”
苏宁物流也对锌刻度表示,“家乐福到家服务,要求所有的订单送到顾客家中,除非顾客有其他特殊注明。在履约过程中,到家服务订单都是按照到家服务的要求和标准来执行。”
虽然各大平台都在为之努力,但解决末端配送问题还不仅仅指这段“最后半公里”距离,它与整个物流配送链紧密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意味着大量的提前投入,以及更高的成本负担。
具体来看,平台的物流基础设施需要加大投入,仓库、网点路由的布局也需要更加合理,如此才能帮助末端提升效率。且为适应电商大促潮汐式订单的需求,电商企业就需要采用更创新的用工模式,以在大促期间加大人员招募保障配送效率。
此外,技术提升也是必须的。比如在末端技术上实现的网点画像、快递员画像、大件派工排程、小件路径排程、语音电联、智能面单识别等。如此一来,才能更好的预测和规划网点服务范围、快递员快递单量的增减,以适当调整应对方案,保障送货上门。
另外,在日常的服务维护方面,还有快递员的时间成本、上楼成本等。这样的高投入与高成本,反映到物流费用上就是更高的单价。
而现实是,除了电商平台自营的商品,以及各自的深度合作伙伴,在平台更大范围内少有商家在提供包邮服务的时候会选择费用更高的物流。因而,我们也能看到付雨琪、黎昕等许多用户购买的包邮商品,商家大都会选择四通一达等货单价相对便宜的物流企业。
对用户而言,包邮的商品和不包邮的商品所包含的额外附加值是两个概念,毕竟一个需要用户付出相应成本的物流服务,即使再便捷、再周到也是理所当然。
因此,如何权衡成本与服务,在利益的天秤下将品质化物流服务惠及更多平台商家,以便于商家进一步让利给用户,电商的末端配送还需要一些新的思路和决心。
来源:锌刻度 许伟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