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快之争各求强援
抖音和快手是老冤家。
单独看两者的比较,抖音无论是DAU还是MAU其实都是高于快手。但是聚焦到直播电商业务上,快手头部主播则明显领先于抖音,罗永浩曾是抖音的顶流,在这几个月也渐渐走弱,尤其是在6月快手辛巴复出以来,这种趋势开始增强。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两者流量模式的差别,快手生态内部家族式现象更有利于私域流量累积,造成粉丝和资源都往头部集中,马太效应明显。而抖音平台内的公域流量运营模式,很难沉淀出绝对的头部,更容易出现非常大数量的中长尾主播,其总体规模也不容小觑。
而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直播电商除了是抖音快手两家短视频头部厂商重要的流量变现方式,还成为了牵制彼此的重要战略手段。36氪此前曾报道,抖音直播电商2020年的GMV目标设定为2000亿,而与之相对应,快手直播电商随之就将GMV目标调高至2500亿,竞争态势剑拔弩张。
事实上,在直播电商成为两家必争之地之前,抖音对于快手的压制现象是比较明显的。根据此前网经社的报道,快手在2019年5月—2019年10月期间,快手APP月活量一直处于平稳下滑状态,之后经历一轮暴涨之后,在11月—12月期间又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而同一时期,抖音月活则是处于持续增长阶段。但是到了今年年3月快手月活量来到41379.28万人,环比上升7.552%,而这个时间节点对应的就是快手开始大力发展电商直播的阶段。所以对于抖音而言,抓住直播电商风口,不仅是流量变现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压制快手。
目前来看,快手在直播电商上的势头不弱,尤其是在6月超级头部辛巴回归之后更加猛烈,同时还为了补足供应链,已然和京东形成了联盟之势。对抖音来说,无非只剩下两条路,要么加强自身抖音小店的效率和供应链运营能力,要么和长于这方面的淘宝合作。显然,相比于纯线上的流量运营,供应链的运营明显是苦活累活,还需要经验积累,周期性太长,不能算是最优选择。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抖音和淘宝之间时常发生小摩擦,甚至市场一度传闻即将“分手”,最终还是更进一步,达成了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市场逻辑已然生变
尽管直播电商战场各大巨头们的合众连横格外吸引眼球,但是更应该关注这个市场更深层的变化。
此前,国泰君安消费团队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全民直播时代,国货加速崛起 ——电商行业专题报告》中,就明确表达关于“在不久的未来,直播带货作为新流量时代的常规工具,将逐渐回归商品销售本质”的观点,并指出从模式上会从目前的“人带货”进化为“货带货。”
关于这个长期看法,其给出的理论依据是“商品永远占据零售的主角”,而这条看似正确的废话,却能从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公布的《关于直播电商消费者的调研报告》中找到支撑,在“直播购物原因”和“没有使用直播电商购物原因”相关问题结果中,排名前列的都是围绕商品本身的诸如性价比,售后,质量等日常购物所关心的问题。而我们平常所讨论关注的主播相关问题,其实在消费者心中优先级较低。
当对于商品本身关注度越来越高,就会发生消费者对于主播和平台逆向选择,对于平台供应链运营能力和主播专业度就会有更高要求。此前对于绝对头部的追求,可能会转向去追求专业主播的数量。淘宝直播已经有这种动作迹象,5月21日,阿里本地生活大学正式运行,今年将培训认证10万名直播主播,服务10万家本地生活商家开设直播间。其中,对直播主播的培训包括直播运营基本技能、主播人设打造、用户洞察分析、粉丝运营和数据工具运用等;同时,阿里本地生活也将和商家展开合作,为主播提供实践场景,并对本地生活商家开展全线培训,为线下经营赋能。
站在商家角度,这种转变也在发生。对比之前阶段,直播电商存在的坑位费贵,主播不了解产品,转化率低下,商家已经越来越谨慎的投放外部主播。取而代之的是,直接下场开号直播,甚至于说董明珠,梁建章等大企业老板亲自下场直播,专业度有保证,有转化,有曝光。阿里Q1财报中,关于淘宝直播的数据也在印证这种变化,商家直播贡献了整个GMV的60%。
在这种不聚焦主播,而聚焦商品本身的背景之下,抖音的公域流量运营机制相比于快手的家族生态就能体现出优势,再加上淘宝多年积累的专业供应链和商家服务机制给与的信任支撑,从直播到电商交易的理想链条就打通了。
来源:鹿鸣财经 金德路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直播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