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直播带货本身也出现了新的痛点问题。比如:消费者看直播是被动消费,主播卖什么才能买什么,不能主动搜索,更无法进行广域比较,以至于退货率高达60%以上。另外,随着各大直播平台竞争的加剧,平台成本和流量成本会逐步增高,冲抵着直播带货带给厂商的利益,所以直播带货的效益将出现逐步递减,并最终回归到正常水平。
“客观来说,直播带货只是在互联网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产生的新型销售方式,它不会是最后一个。只要‘中间商’的价值还存在,就会有新型销售方式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苏永春对未来的前瞻是——直播带货最终将与传统的线下终端渠道和传统电商一样,广大中小企业因承受不了其成本而抛弃,转而去拥抱新出现的销售方式。
“直播卖货建立在电商基础之上,也可以说是电商的一个分支,只要电商在发展,直播卖货就在发展。只是目前的直播卖货销售意识非常强,但销售与营销并不是一回事,有时候双方还互相对立。如果直播卖货仅仅以销售为主,则一定会到达瓶颈,社会价值也会逐步丧失。”李政提醒道。
因此,随着疫情趋于稳定,“复商”成为主旋律,直播卖货不应当成为企业销售的常态化方式。企业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弱化销售力度,强化营销是必由之路。
但是,直播带货可以定位为大型的新品发布会,成为企业在进行新品发布时的第一站,在直播中获得第一波用户,进而通过第一波用户去影响第二波、第三波用户。
3
三个关键词,看清直播带货的未来
综合来看,品牌商或者厂商应该明白:直播带货只是开胃小菜,一次性流量,不是正餐。因为,直播带货并不能让品牌产生持续的销售力。何况面对直播带货“一窝蜂”现象,良莠不齐的问题已经随之涌现。
有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直播电商行业现状不满意的关键词中,最为突出的是:夸大其词、虚假宣传、鱼龙混杂等。所以,直播带货模式需要考虑更理性的未来,对此,苏永春给出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服务。直播带货本质上还是属于“中间商”,为厂商和消费者提供服务是其天职。如果直播平台和直播电商们没有服务意识,而是一味地与厂商争夺话语权,对消费者进行忽悠,相信它们将不会有广阔的未来。
第二,细分。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带货商品领域的细分。互联网时代,理论上任何商品都能够接触到无限多的消费者,消费者也能接触到无限多的商品。瞄准大而全的市场、缺乏精准个性的商品,无法被消费者关注到;反过来也不用担心小而精的市场做不大,因为互联网时代,你能够接触到的消费者“足够多”。
另一个细分是指直播行业内的职能分工。目前,直播带货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所谓的MCN中介机构,其实是贪婪的大而全模式,是社会成本最高的一种运营模式。平台、主播团队、主播孵化、粉丝维护、策划、拍摄制作、供应链、售后服务等等,只有进行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才是最高性价比的模式。
第三,垂直。目前网络算法已经能够精准抓取用户轨迹,进行标签分类。因此,理论上我们应该能够获取精准的客户流量。因此,直播带货应该尽可能地做垂直内容,精准引流,提高投入产出比。不要为了引流而引流,结果引来的大部分是“吃瓜群众”。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记者 任慧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直播带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