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法外之地
隔着屏幕卖货并不新鲜。
十几年前,大爷大妈们隔着电视屏幕,感受“八件套99带回家”的诱惑。如今,电视购物摇身成了电商直播带货,只不过这一次是在手机上,看网红们卖货。
相比高壁垒的电视购物,直播带货的门槛更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波MCN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出现,主要业务是帮助商家对接抖音、淘宝或小红书上的主播,从中抽取主播抽成或服务费的差价。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网红运营公司都是做着“空手套白狼”的美梦。相比于有流量、有资金、有技术能力的头部MCN机构,底层的MCN机构更像是着急拉商家入坑的网红销售中介。
而对于品牌商家而言,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主播与平台,赔钱的可能性非常大。
义乌一家装饰品工厂的老板告诉零售君,由于看好电商带货行业的发展,从去年4月开始,在快手上找了一位主播帮忙带货,最后货没带出去,反而亏掉了60万元。
直播电商的本质是精准广告和营销,但是立足点在于帮助消费者识别各种好货。一旦出现MCN机构选品把控不严格,只要给钱,就找网红直播卖货的情况,消费者将面临被割韭菜的风险。
中消协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称,有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
一些主播在带货时存在夸大宣传、引导消费者绕开平台私下交易等现象;部分消费者遭遇假冒伪劣商品、售后服务难保障的情况。卖货抽成的利益关系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合理维权诉求大打折扣。
“前期,5个货品大概会选择1个。”刘小荣向零售君介绍公司的选货流程,多个产品出来了之后,选品委员会先进行第一轮评级,归入S、A、B个等级。“B级以下的产品就不会再进行宣发了。”
刘小荣觉得,如涵的直播,不是纯粹为了在直播间帮品牌卖出很多货,而是在于长期营销。“一个品牌想要有持久的发展,肯定是要细水长流,从0到1做起来。”
做了一回直播的罗永浩也发现,靠谱的商家上直播,宣传的打算远高于卖货。
不靠谱的MCN商业模式无异于杀鸡取卵,很快会陷入增长困境。当直播电商逐渐成长为一个行业,马太效应显现,或许是一件好事。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唐素姣)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