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破130万,也被联合国认定为人类第一次冠状病毒大流行,世界正面临着一次“大考”。
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损失,股市反应往往是最敏锐得,美股一个月内五次熔断,大盘砸出新低,美国熊市开始。
国际零售板块罕见逆势上涨,倒成了股市中最“扛冻”的代表。沃尔玛、亚马逊基本稳住不慌;另外,国内零售业,特别是以生鲜为重点的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用户量、客单价等关键指标均有显著提升,“高光时刻”有目共睹。
回顾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新冠肺炎疫情,给生鲜电商带来了哪些“危”和“机”,行业内百般厮杀,行业外充斥着不确定性,生鲜电商不变的是什么?
Part1
危急四伏,新旧问题齐发
“王婆卖瓜,自说自夸”各大平台均坚称自己才是未来。究竟哪种业态和模式能跑通,都在探索。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表明,现存生鲜电商平台超4000家,仅有1%盈利,4%盈亏平衡,88%亏损,7%巨亏,生鲜电商平台竞争异常激烈。2019年,有的生鲜零售商依靠资本速度崛起,有的不堪客流量骤减与高成本损耗火速闭店退出。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行业内翘首以盼希望区分出优差生,但头部平台各自表现好像都不错又都存在问题。
这次疫情紧急突发、高不确定性、高风险等特征,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改变了商业运行机制及出行消费工作等生活方式,也给中国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交通管制、隔离在家等举措极大影响了人流、货流,一边是生鲜电商用户及线上订单量暴增,一边是生鲜菜品供应不足、运输不便、运力配送压力大等窘迫。
冷链物流效率低下,高成本高损耗
仔细探究可得,疫情期间生鲜电商的危机也是其持久性备受吐槽的“诟病”。
从供应链方面看,在生鲜领域中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冷链物流)是压舱石。而从预冷、包装、仓储、运输、监控等整个冷链运输流程是极度重资产运营,一方面由于我国冷链产业较为落后,基础设施不足,恒温、监控效果不佳,成本高居不下;另一方面,冷链产业缺少秩序,上游缺乏标准化管理且冷链物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不足。最后,目前生鲜平台解决物流问题,大多采取自建物流和外包物流,而自建物流面临“最后一公里”难以标准化和成本高,外包物流往往出现“断链”问题,损耗率高达37%。
运力与时效不匹配,仓储模式各有千秋
从运力配送方面看,生鲜电商因其年轻人受众强调“快”字,配送时效是消费者选择电商平台的重要维度之一,往往追求“一小时送达”。疫情期间,由于需求大增,出现了平台运力与时效的不匹配。究其根本与生鲜电商的仓储模式有关,现有市场主要模式包括前置仓、社区门店、以及店仓一体化。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平台采用通“分布式囤货+短半径运输”模式,前置仓模式虽满足了目标人群的即时性购物需求,但伴随着丧失线下店可触达客流及产品可视化真实性,另外从产地、分拣中心、各前置仓点最后送达消费者手中,整体配送成本极高且损耗高。
苏宁小店、京东到家等采取“前日下单,次日自提或配送”的社区门店模式,虽缓冲了即时配送的仓促体系、运力压力,保证了食材新鲜和损耗,但自身特点也决定了更适合二线及以下城市,和一线城市即时性、不定性需求不匹配,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生鲜电商深度客户群。
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等采取“店仓一体化”,开创了“线上配送到家,线下体验式购物”的“大型卖场+海鲜”模式,这种模式对单店面积要求较高,普遍在2000平米以上,海鲜商品的消费集中在一二线的中高净值用户,零售业关键指标坪效表现不佳,盈利模式仍在探索,诸如盒马生鲜2018年对外宣称坪效超5万,而2019年5月三江购物发布公告显示,浙海华地(原盒马在浙江的加盟商)持有的盒马鲜生平效约为1.3万,2018年浙海华地净利润-2349.14万元,共4家盒马门店。
Part2
机遇显著,各显神通
近三个月的“禁足”生活,把许多人都逼成了美食家、大厨师,全家上阵大展厨艺的兴趣也强劲地拉动了生鲜类消费需求,读着“抢菜指南”在平台上守时抢购、定点秒杀,一副新版“QQ农场偷菜”局,新冠肺炎疫情为生鲜电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App的使用时长2020年春节后两周比平日增长96.4%。生鲜电商App日活用户从平日的不到800万,在春节期间突破了1000万,节后再次突破到1200万。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电商 |